同学们,每年的6月5日,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没错,是世界环境日。在刚刚过去的第49个世界环境日,你们都有哪些爱护环境的表现呢?为了培养同学们从小树立“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学习一定的自然环境知识,懂得一定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本刊开展了“保护环境,我是小小行动者”活动,化身环保小卫士的同学们热情高涨,充分调动积极性,为环境保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为环保事业做些什么呢?下面跟着小J姐姐一起来见证一下学生记者们都有哪些环保小行动吧!
节能减排刻心头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我们人类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古语云:上善若水。水为我们人类无私地奉献着,却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去珍惜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一个公民责无旁贷、刻不容缓的行动。
合肥师范附小三小五(6)月芽中队组织了一场辅导员、队员们及家长们参观合肥市小仓房污水处理厂的活动,了解生活废水的来龙去脉,不仅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课,还增强了环保意识。“污水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样到污水厂的呢?”
在讲解中,同学们知道了水的污染有两类: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污水由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组成,通过市政管网进入到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流程环环相扣,粗格栅——细格栅——入池沉淀——进入生物池——第二次入池沉淀——加入化学药物处理——石英砂过滤。一圈下来,原本乌黑发臭的污水就变成了清澈透明且无味的达到排放标准的水。
通过参观污水处理厂,同学们懂得了如何保护水资源及合理使用水资源,更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而去影响更多的人们行动起来,保护水资源,将节约用水实践到日常生活中去。
低碳生活有妙招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的循环利用成了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一项问题,将废旧的生活用品变成有价值的美术作品,不但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美化环境,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无限的循环利用。
池州市贵池区城西小学四(9)班的陈张祯祥同学就有超强的动手能力,他利用家里的废旧瓶子进行循环利用,制作出各种有趣又实用的小物品,并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作品:“我用旧瓶子制作过很多的手工作品,有肥皂盒、沥水篮、储物瓶、笔筒、花瓶、漏斗等。其中花瓶的制作是最令我满意的,做起来也简单,将瓶子沿着瓶底三分之一处切开,在瓶盖戳几个洞,再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倒放在瓶底,瓶身装上陶土,插入水培植物,比如绿萝,这样一个花盆就做好了,植物能吸收瓶底的水。我已经养了这盆绿萝足有三个月,还是很精神。”
肥东县经开区中心学校四(1)班的阚雨翔同学从小就喜欢看《人与自然》节目,有一次看到了关于“乱扔塑料袋子”造成“白色污染”这方面的报道,知道了乱扔一次性方便袋,不仅会造成环境的不美观,还对动、植物都有伤害,既不方便回收,又难处理。看到这,他拿出了平时的手工纸和马克笔,用手工纸做出了一个很大的袋子,然后在上面画上了美丽的地球,并写上环保标语,制作完成送给了妈妈,妈妈很开心地拿着它去购物。
废旧物的循环利用,实现低碳环保生活的同时,还能在创作的过程中,由思考到实践,不但创新思维得到激发,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践行环保新理念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从小听到大的话,一直在教育我们每个人都有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责任。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旨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并且促使他们采取积极的行动。
东至县实验小学本部五(3)班的汪旭尧同学因为家乡美丽的尧渡河被污染,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爱护环境可不是一句口号这么简单,汪旭尧从自我做起,每次吃完食物剩下的垃圾都会主动装入袋子扔进垃圾桶,家里购物的纸盒还和妈妈一起动手做起了收纳盒。他相信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环保意识,将会继续书写尧渡河两岸碧水蓝天、山清水秀的画卷。
天长市城南小学六(8)班的刘致远同学经常被老师夸奖有环保意识,他会随手将操场边的饮料瓶扔进垃圾桶。作为一名爱护环境的好少年,每天傍晚在小区散步时他都会将遇到的垃圾随手捡起,周末也会拉着爸妈去公园捡垃圾,开启环保志愿者生涯。通过捡垃圾,他了解了垃圾分类知识,逐步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一些看似微小的行动,其实就是在培养同学们环保的责任心与执行力。有环保意识不难,关键是把意识落实到实践中,在心里埋下一颗改善环境的种子,以开阔的心胸参与具体的行动,成为有全球环保意识的未来少年。
(本版稿件由吴晓霞、吴雄峰、江炎魁、 甘雪萍共同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