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新时代“红星”故事育好每一颗“新星”种子 江城困境儿童美梦成真 铭记那些逆行的光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0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6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0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讲好新时代“红星”故事育好每一颗“新星”种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0-06-08 11:02:24

本报学生记者“校长面对面”采访活动走进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学校的发展,我们关心。”“学校的建设,我们参与。”“学校的未来,我们见证。” 6月1日,《安徽青年报》学生记者“校长面对面”采访活动走进马鞍山市红星中学。该校党委书记、校长卢丙对,校党委副书记钟巧云在接受学生记者采访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的特色经验,与时俱进推动落实劳动教育的全面谋划,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和“第二课堂”的积极探索,以及学校教书育人的初心与使命等。
  “敬爱的卢校长和钟书记,近期学校陆续开展了四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想政治讲堂活动,主题都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请问,你们希望红星学子通过这场战‘疫’收获怎样的成长呢?”学生记者丁家琪第一个提问。看到学生记者在首次采访实践中略显羞涩与紧张,卢丙对和钟巧云微笑着勉励大家,通过开场的谈心增添了轻松而愉快的氛围。“这场战‘疫’,对学生来说是特殊的成长,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教材。”面对学生记者的提问,卢丙对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他希望学生们通过疫情增强生命和感恩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针对学生记者关注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于今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卢丙对不仅介绍了一直以来学校在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的探索与创新,还透露了接下来学校将着力完善“家校社会”一体化劳动教育格局的详细部署。得知学校将在日常生活、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公益服务等四个板块中深化融入更多关于劳动教育的元素,学生记者胡家源表示倍感期待,一定努力上好劳动教育这堂必修课。
  目前,红星中学三十多个学生社团,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采访中,卢丙对介绍,学校“第二课堂”建设有望在明年搬迁至新校区后得到全面的提档升级,届时社团活动开展将与新高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建议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提高综合素养,做有心人和有心事,不做“游客”和“看客”。
  “红星中学的校训是崇德、尚学、健体、求美,‘让更多更亮的新星从这里升起’是我们的育人理念,展开来说一是希望为高校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红星学子。二是希望培养出脚下有根、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充满人文情怀的‘新星’。”在采访最后,卢丙对深情讲述学校教书育人的初心与目标,令学生记者们感动而振奋。
  “这次采访,更像是一场朋友间的交流。卢校长和钟书记的亲切和蔼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学生记者徐秀景说。不同于对话“朋友”的感受,学生记者黄祉柔将采访比喻成了聆听“长辈的谆谆教诲”,她立志发奋学习,成长为优秀的红星学子。活动最后,卢丙对和钟巧云为学生记者的表现点赞,并鼓励大家多关注、多参与、多记录、多宣传新时代的“红星故事”,为红星中学育好“新星”的种子贡献力量和智慧。
                     (下转第三版)

□本报记者  谢婷婷/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