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阳:因为喜欢 从不觉苦 梁益伟:在科技创新中发光发热
05版:学霸养成记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9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6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9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梁益伟:在科技创新中发光发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06-01 11:12:18

  梁益伟
学校班级
  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二(19)班
荣誉经历
  第三十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和“高士其科普奖”专项奖。通过选拔作为我省选手参加了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国际科技交流项目遴选培训暨ISEF冬令营并入选第三十二届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中国代表队。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当时年仅13岁的梁益伟打开了科技创新的大门。在他读八年级时,因为一次和朋友参加合肥市特殊教育学校志愿者活动,看到很多残疾儿童由于身体疾病的原因,与社会、家庭交流不畅,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这些场景都在他小小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触动。
  “我想利用科学技术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执拗的梁益伟将想法付诸实践,开始了服务残疾儿童科技创新活动。聋哑儿童没有听觉能力,语言的形成十分困难,聋哑青少年教育就只能依赖聋哑学校和专业的聋哑教师,但我国聋哑教师严重欠缺,导致他们无法接受普通学校教育,造成聋哑青少年群体封闭,社会交往欠缺,社会常识贫乏。能让聋哑儿童“说话”吗?能不能设计一款“智慧手套”?能把手语翻译成语音或文字,实现聋哑人与普通人的沟通吗?社会调研中,梁益伟对自己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提出,他的设计雏形是一款手套会说话的APP,让聋哑儿童的表达在手机云端显示成文字符号,凭借这个可以进入普通课堂与教师、同学正常交流。由于之前学习过一些机器人编程,对计算机程序有一点的了解,也参观过合肥市全国智慧语音研发基地。在教师的指导下,梁益伟利用科大讯飞提供的语音引擎接口,历经一年多的时间,产品构思、硬件设计、软件编程、测试功能、失败、成功,改进、失败、再成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终他们团队研究的“易文易语聋哑智慧手套”项目获合肥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创意组一等奖和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创意组优秀奖。
  有了初中阶段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成功,更加激发了梁易伟挑战难度更大的创新项目。他了解到中国有1000万自闭症患者,每年新增很多儿童患者。自闭症一旦形成,到了少年期和成年期基本完全不能康复,而提前发现、提前介入治疗是目前最好的方案。自闭症儿童在婴儿期生长过程中,声音和身体活动就已经有了一些征兆,但是由于父母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等孩子发展成自闭症患者时,已经来不及了。基于对这些事情的研究,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是否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对孩子的声音和动作进行判断,为家长提供预警?想法一旦形成,付诸实际行动就是必然的。为了加快创意转化为作品,他直接作为负责人带领一位原来的初中同学组建了研究团队。首先在关于自闭症治疗机构进行了深入调研,做了数百份问卷调查,还请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有关教授,研发了儿童语言和表情特征抽取的计算机软件模型。通过不断修改完善,新项目《基于情感计算的儿童自闭症早期风险预测及实现路径研究》最终一路过关斩将,获第三十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金奖),同时还获高士其科普奖(科技创新奖)。在第五届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省金奖、全国银奖。项目入选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国际科技交流项目遴选培训暨ISEF冬令营,通过全英文答辩遴选,代表中国队参加第三十二届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并在近期获“合肥市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如今,梁易伟已先后参加了几个创新项目的创作,包括一项发明专利已经受理并进入实审阶段。他坦言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收获快乐的过程。
  “我深深地体会到,科技创新是我们国家立国之本,没有高水平科研就不可能有我们民族的未来,青少年要立志科技创新,敢于异想天开并付诸实践,我们一定会是最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梁益伟说,自己会在这条科研创新的道路上一直坚持下去,朝着儿时科学家的梦想去努力。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见习记者刘静茹,通讯员聂耀宗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