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用六载青春守护正义之光 张志菊:“猪倌”的大爱深情 蒋冬梅:使命感令我义无反顾
05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9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5月28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96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张志菊:“猪倌”的大爱深情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通讯员李广郜 本报记者韦玉柏 发布日期:2020-05-28 22:53:24

  “六安好人”“心动六安最美人物”“安徽好人”……在2019年全省“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评选活动中,张志菊获评“孝老爱亲”类好青年。

  张志菊并非张成贵的亲生女儿。1993年,刚出生两个月的张志菊被遗弃路边,那时已经50岁的张成贵正好路过,一直无妻无子的他动了恻隐之心,将这个孩子抱了回去。
  那时,张成贵扁担一头挑着张志菊,一头挑着仅有的几件家什,在舒城县周边讨生活。张志菊八岁那年,张成贵下定决心,把家里仅有的鸡鸭卖掉,让张志菊上学。张志菊16岁时,看父亲没日没夜地干活挣钱供其上学,于心不忍,于是偷偷退学外出打工。从合肥市到浙江省杭州市,张志菊从最底层的刷碗工开始做,当过服务员、迎宾、领班……
  2016年7月,张成贵突然觉得耳朵疼痛,在县里看了几次病,总是不见好转。2017年2月,张志菊得知情况后,立刻请假回家带父亲四处求医,在上海市的大医院得知父亲患的是右腮腺鳞状细胞癌,张志菊的心一下子就沉了下来。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张志菊立刻辞职,从繁华的杭州市回到了深山中的老家,陪伴父亲。
  回到家乡,每天早上5时,天才蒙蒙亮,张志菊就把鸡喂好,把羊放出去,然后开始伺候张成贵穿衣起床、洗漱吃饭,接着打理家里的几头猪和几亩田地。除了打理农活之外,张志菊每天还要负责给父亲喂药和进行药物注射,因为父亲已不能吃固体食物,所以每天张志菊要花心思制作流质食物给父亲食用。
  虽然回来后每天起早贪黑,日子过得很艰苦,但是张志菊从来没有后悔过。“父亲对我有养育之恩,我从16岁出去闯荡之后,每年陪父亲的机会不多。如今父亲生了重病,只要能陪着父亲,照顾他,什么苦都无所谓,再苦能苦过当年父亲用扁担挑着我外出讨生活吗?”张志菊说。 
  之后,张志菊开办了养猪场,从一开始的6头很快发展到了26头。由于家里没有钱,所以在场地改造上完全自己动手完成,这个二十几岁的姑娘硬是咬着牙,搬砖头、挖渠道、埋水管、拉电线……把破旧的养猪场翻修一新。为了养猪,张志菊自学养猪技术、兽医技术,当她养的家畜生病的时候就能自己给家畜治病。除了养猪之外,张志菊还开始搞起了山羊的养殖、搞起了电子商务销售。2018年8月,她创办成立了志菊农民专业合作社,年销售额70万元,带动周边280多户农户增收。
  不久前,张志菊做了一个让外人不太理解的事:把好心人捐给她家的几万元捐款退了回去。张志菊说:“我还年轻,不打算等、靠、要。我和父亲现在虽然苦,但是我要靠自己的双手把这个家撑起来。我不能靠政府和好心人的捐助,要做好长期打算,发展产业,尽快让这个家脱贫致富。”

书记点评
 
在磨难中学会坚强
 
□团舒城县委书记  文  方
  作为90后女孩,在父亲患病时,她毅然放弃了大城市较好的工资待遇,回乡为父亲到处求医,却依然没能留住父亲;作为被养父收养并抚养长大的孩子,父亲走后,她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遗愿,勇敢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依靠创业,努力偿还父亲患病期间留下的债务;作为创业青年,在自己创业致富的同时,她没有忘记父老乡亲,成立专业合作社,努力让大山深处的农特产品走向市场,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张志菊的童年生活无疑是坎坷的,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正是这种坎坷磨砺了她、造就了她,使她成长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担当作为的励志青年,这些品质必将使她受益一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