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磊:强国路上写就军工青春 李跃楠:在泥土里拔节生长 黄香丽:与自己较真 只为做更好
03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9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5月28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96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李跃楠:在泥土里拔节生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见习记者 饶艳琴 发布日期:2020-05-28 22:42:49

  “新时代的好青年”“有理想的年轻人”“既能干又能吃苦的小丫头”“淮北姑娘们的骄傲”……这是周围人们眼中的李跃楠。在她看来,自己就是一个肯干实干、坚持不懈的姑娘而已。

  李跃楠,90后创业者,土生土长的濉溪姑娘,于2013年12月创办了濉溪县周末果蔬种植家庭农场。农场先后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科普惠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个人先后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市级农村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2013年以前,李跃楠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正在为自己的未来迷茫,在返乡创业和留守城市两者间犹豫不定。许是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再加上家庭环境长期的熏陶,她选择了回乡创业。她笑着说:“我可以趁着年轻闯一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带着村民们致富就业,何乐而不为?”
  但是,万事开头难。要创建一个以“安全,绿色,营养”为目标的休闲观光农场,这种新型农业模式在当时的淮北市算是头一份。撑过了2014年的农场转型升级、扛过了2018年的温比亚台风、经历了2019年的利奇马台风……今天,周末农场初具规模。目前,农场占地301亩,设施设备齐全,年收入达280万元,年利润约56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作为90后,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在渐渐成为各行各业生力军的同时,要勇于担当,接过先辈们手中的接力棒。”李跃楠说。
  关键时期,勇于作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关键的阶段,淮北市的运输道路封闭,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果蔬物资匮乏。面对这种情况,李跃楠号召农场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带领大家奋战在农业生产一线,以保证农产品的正常供应,做到了每日向市场提供优质果蔬一千余千克。截至2月底,为当地一千五百余户家庭提供生活物资服务。
  “我生在田野、长在田野、活在田野,在这片土地上呆得越久,就越热爱这片土地,也越喜欢与父老乡亲们相处。”这是李跃楠踏上农业这条路的初衷。
  脚踏实地是青春最美的底色,李跃楠从立志要做新农人起,就经常虚心地向前辈们请教科学、高效的农业种植技术,并一直坚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经验和新模式。同时,她常常毫无保留地给周边农户们分享成功的种植经验、给返乡青年们传授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近几年,农场先后接待群众参观、学习80余次,带动周边农户64户,推广高效种植模式1700多亩,有效地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青春无问西东,扎根基层筑梦。从“鱼跃龙门”到“凤凰还巢”,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科学种植玩转农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李跃楠躬身实践,用“懂农业,爱农民,擅经营”的新农人理念刷新着公众对农民群体的认知,为农民这一职业注入了新生活力,让青春的火热浇铸在平凡岗位上。

书记点评
 
筑梦桑梓勇向前
 
□团濉溪县委书记  梁文龙
  一心伏在土地间,种得果蔬满田园。对家乡的深爱、对土地的热忱使李跃楠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返乡创业,她是新时代农民代表,也是脱贫攻坚路上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六年来,她敢于打破传统种植习惯,摸索出一条依靠科学技术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场发展道路,由最初的默默无闻,发展到如今机械化生产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在青年创业者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她毫无保留地向村民传授技术和经验,并吸纳贫困户务工,带动百姓致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她带领职工奋战在农业生产一线,保证农产品正常生产,保障了市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她将事业发展植根于广袤的田野,将个人追求融入到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