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4育人体系”助力贫困学子腾飞 探索特色资助育人体系 促进贫困学子成长成才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8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5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8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2344育人体系”助力贫困学子腾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05-13 11:06:10

安徽师范大学
“2344育人体系”助力贫困学子腾飞

  连续多年资助绩效考评名列前茅,获省“资助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单位案例典型”等称号,被确定为省资助育人探索试点唯一高校;2019年,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分别到该校专题调研资助育人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项家春先后获学生资助“优秀个人案例典型”(省内高校唯一)、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被聘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学生资助工作专家咨询委员……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应助尽助,资助育人”的工作理念,探索形成“2344”资助育人质量体系,成功地资助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用一个个平凡真实的成长故事,以及颇具含金量的荣誉,交出一份漂亮的资助育人答卷。
  据项家春介绍,所谓的“2344”资助育人质量体系,即通过“两个机制”“三个精准”“四暖工程”“四成模式”,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他助到自助的转变,在润物细无声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坚持育人导向  强化“两个机制”

  “学校每年将资助育人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要点,以及年度学院班子考核指标,通过考核,倒逼和推动学生资助工作全面落实,不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项家春说,近年来,学校将育人工作与资助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制订了较为完备的资助育人制度体系,目前已形成了以育人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学校统一领导,部门统筹指导,学院主抓落实,学生自助互助”的资助工作机制,构建了“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机制。做到了资助育人工作有方向、有目标、有载体、有考评。初步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资助育人格局。

研发智慧系统  实现“三个精准”

  机制健全还不够,在具体操作层面,凝心聚力破难题,在全省率先自主研发智慧资助系统,推进资助工作信息化。
  “有了这套智慧资助系统,我们实现了精准认定、精准资助,以及后期的精准发放”。项家春说,以精准认定来说,智慧资助系统包含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认定指标体系,探索出“线上量化测评+线下回访验证”的新模式,简化了工作流程,提升了认定的精准度。2019年,全校共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615人,占全校总人数的19.7%,同比减少3.68个百分点。在精准资助方面,通过不同家庭经济困难等级学生需求的大数据分析,建立了不同等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与资助评估指标,开展分类资助。2019年,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均受助5300元,其中特困等级生均8100元,困难等级生均4800元,一般困难等级生均3300元,实现应助尽助。
  “有了前面两项的精准对接后,在发放环节也能做到精准发放”。据项家春介绍,在该校,困难补助无须学生申请,根据系统数据,直接发放到学生的校园卡中。其中自主研发的“心愿 1+1”模块能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出的需求购买保暖衣物及学习等用品通过委托快递直接邮寄给受助学生。

突出人文关爱  推进“四暖工程”

  在该校,凡是接受过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会给出“暖心”的好评,而这就不得不提“四暖工程”(暖春行动,暖冬行动,暖学行动,暖途行动)。
  据项家春介绍,“暖春行动”考虑到春季是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考级考证集中、生活压力加大的特殊时节。在国家助学金尚未发放时,学校向寒假家庭发生突发变故学生、孤残学生,烈属、优抚对象等特困群体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帮助解决生活问题。“暖冬行动”则是在冬季到来之前,向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发放保暖衣物,让他们安心度过寒冬。“暖学行动”是在期末考试、考研前向参加勤工助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补助,让他们不再参加勤工助学,安心复习迎考。“暖途行动”是在就业和考研复试季,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考研复试交通补助等。2019年,通过“四暖工程”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657人次,总金额达362.78万元。

聚焦成长需求  创新“四成模式”

  物质上的资助只是最基本的资助,如何通过物质的资助激发学生的内在成长动力,从而引导其实现自助,是该校资助人员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在总结经验和结合校情的基础上,创新了“四成模式”。
  首先是价值引领,激发“我想成才”之情。编写并出版了全省首部《苔花盛开》高校资助育人读本,全面解答学生的成长困惑。每学期开办一期“苔花”励志培训班,规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必修和选修课程和学时,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每两周举办一次“苔花”周末剧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导、自演,将学生身边的励志自强故事搬上舞台,表演结束后由聘请的专家进行点评,最后让参与的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谈心得,让大家接受更为形象、生动的教育。2019年,“苔花”励志培训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考研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方法分享等10个专题培训,受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615人;“苔花”周末剧场举办11场,受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496人。每年开展一次“十佳自强之星”等评选活动,寻找身边的励志榜样。近年来,通过“十佳自强之星”等平台,选树“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每年仅评选10人)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典型一百九十余人。
  其次是个性指导,推动“我可成才”之行。在每个学院设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辅导站,先后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聘请了177名导师,从高年级学生党员中聘任了151人担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导生,围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性化心理和发展需求开展“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或团体辅导。2019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各类辅导八千余人次。开展“百名学工访百家”活动,建立学校和家庭沟通交流机制,深度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状况,针对性开展资助育人工作。
  再次是分类训练,推进“我能成才”之举。实施“双扶”资助育人项目,为能力较弱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搭建理论研究和个人发展提升平台。2019年,第一期“双扶”资助育人项目结项30项,结项率85.71%,35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益;第二期“双扶”资助育人项目立项79项,参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32人。此外,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结合专业参加机器人大赛、师范生技能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提升学生专业创新能力。
  最后是成效评估,实现“我已成才”之梦。目前已探索形成了一套以感恩诚信、励志自强、学习实践、沟通交际、发展成就等五项一级指标为核心的资助育人量化评估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状况进行量化评估,了解他们的成才情况。据统计,2012年以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奖学金获得率、就业率、升学率、入党率和志愿服务时长等方面均高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19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学金获取率50.1%,高于全校平均获取率17.97个百分点;就业率95.51%,高于全校平均3.27个百分点;升学率37.14%,高于全校平均8.70个百分点;入党率8.75%,高于全校平均3.32个百分点;志愿服务人均时长15.39个小时,高于全校平均3.26个小时。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