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中学生 传承家风传递爱 昔日受助 今朝回报母校
03版:阳光中学生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8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5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85期  下一期
传承家风传递爱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05-11 10:13:51

志愿女孩张思宇
传承家风传递爱

  4月22日是亳州市高二、八年级和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学生返校复课的日子。4月19日,亳州市部分“道德模范”和“亳州好人”组织志愿者走进谯城区青云中心小学,对校园进行全方位消杀。在这支校园消杀队伍中,有一个青春的身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她,便是亳州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张思宇。
  熟悉张思宇的人都知道,像这样的志愿活动,她已参加很多次,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在疫情形势最紧张的时期,为方便市民购买口罩,张思宇曾在上网课之余,前往亳州药都医院、花戏楼广场等政府设置的一次性口罩售卖点当志愿者,一连持续了十多天。随着疫情的缓解,张思宇投入到了校园消杀及倡导使用公筷的志愿队伍,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为这场战“疫”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热衷公益,责任感爆棚,说起张思宇的志愿之路,还要从她的爷爷、亳州市赫赫有名的“活雷锋”“亳州好人”张西军。在张思宇小时候,父母外出务工,两岁多的她由爷爷张西军一手带大。张西军退休后,每天骑着一辆三轮车,自带工具和材料走街串巷修补破损路面、助人为乐,被人们尊称为“活雷锋”。疫情防控期间,他也闲不住,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坚持为街道进行消毒,向街坊邻居宣传防疫知识,并在柳湖社区报名担任志愿者,为大家服务。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传家宝。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爷爷助人为乐的精神从小便扎根在张思宇的心中。小时候,她常常跟着爷爷修路,去敬老院给老人洗脚、剪指甲……2018年,张思宇如愿成为亳州市木兰巾帼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从此,一件红马甲便是她闲暇时最常穿的衣服。
  2019年,张思宇考入了亳州幼儿师范学校。进校的第一天,学校在入学教育中为全体新生解读“敏知敏行,致真致美”校训的含义,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追求诚信、善良,拥有美丽人生。
  在校期间,张思宇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青春的身影活跃在校园内外。在2019年学校承办的安徽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进校园活动中,她近距离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在这次活动中,她的爷爷张西军也应邀来到了现场,这让她更加坚定了向爷爷学习的信念。
  课余时间,张思宇继续着她的志愿活动。为福利院的儿童送关爱、在花戏楼景区宣传文明创建和环境保护、去火车站做春运志愿者……让自己的青春生活更加充实。
  “我是学生,又是共青团员,帮助别人、奉献爱心责无旁贷。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严格要求自己,虽然不能作大贡献,但可以做些举手之劳的小事,去关爱、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当谈到当志愿者的初衷时,有些瘦弱的张思宇侃侃而谈。她说:“有的人对志愿服务不是特别理解,觉得意义不大,有时间不如在家多休息。但在做志愿工作的时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非常开心。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后,看到一张张笑脸,我觉得付出是值得的。今后,我会从爷爷手中接过接力棒,让爱一直传递下去。”
  病魔来袭,全民战“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张思宇虽然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奋战在第一线,但她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家风、践行校训,默默书写着当代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亳州火车站的志愿服务台前多次留下张思宇(左)的身影

张思宇(右一)同其他志愿者一起在户外宣传环境保护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