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勇:返乡创业青年的脱贫路 吴越:奔走在基层扶贫的90后 夏辰:亲眼见证黄墓村的明天 在共青团改革中阔步向前 加强学习善作善成当好助手
07版: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 特别策划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8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5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84期  下一期
夏辰:亲眼见证黄墓村的明天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通讯员 黄卉 本报记者 傅军 发布日期:2020-05-08 10:14:56

  南陵县黄墓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夏辰作为选派驻村帮扶干部到村开展扶贫工作已经六年,通过他和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一班人的共同努力,2014年时曾经拥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156人、集体经济零收入、环境脏乱差的贫困村,发展成了贫困发生率仅有0.06%、村集体年收入达52.65万元的省级森林村庄、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扶贫实践中,夏辰深深领悟一个道理,“扶贫工作只有深入群众,走进基层,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在走访贫困户过程中,他发现邓村组贫困户邓东洋和周埠组杨洲宏的入户道路仍是土路,坑洼积水,雨水天气更是步步难行。为此,夏辰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他们修建水泥马路,很快就解决了他们的“路难行”问题。在黄墓村三荻路和丁黄路的交接处(周埠组段),不少村民反映路段落差很大,如不能及时解决必将是一个很大的道路安全隐患。得知情况后,夏辰第一时间带领工作队成员和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成员开始走访,了解此事的前因后果,并多次往返市、县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要致富先修路。夏辰深知一条条在城里不足为奇的柏油马路、水泥路,对黄墓村村民的意义有多重要。夏辰坚持吃住在村,一户户上门调研,挖穷根寻对策,积极争取公路硬化项目资金,解决村里的“出路”问题。夏辰联系自己所在单位县农业委员会,通过申请“田间工程”项目,为村里修了4条水泥路与20条机耕路,下雨天,村民们再也不用踩着一脚泥去镇上了。经过多次辛劳奔波,路通了,老百姓的心自然也通了,村民们都说:“黄墓来了小夏干部,为村谋发展,为民谋幸福。”村里的基础设施完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大大改善,“泥巴路”“隐患路”华丽变身“致富路”“安全路”。
  “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工作中,夏辰按照“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理念,对于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为其提供乡村旅游岗位、村“四员”及公益性岗位;对于有资源、有意愿的贫困户,提出让村级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对其进行带动、帮助开展土地入股分红等措施;对于那些“三无”类贫困户,提出以资产收益分红及社会保险兜底解决增收问题。
  在夏辰的工作“流水账”中,“贫困人口多,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任务很重”,类似的“负能量”记录已了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蔬菜大棚占地107亩,每年能为村里增加集体收入16万余元,带动30户贫困户增收……”村里一点一滴的变化,夏辰如数家珍。
  “我想亲眼见证,2020年的黄墓村是个什么样”。2018年初,第六批选派干部任期即将结束之时。可以回去了吗?夜深人静时,夏辰曾这样问过自己,但想到村里刚刚配齐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班子,部分村民离小康生活水平尚有距离时,他还是决定向组织申请,在黄墓村再帮扶三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