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勇:返乡创业青年的脱贫路 吴越:奔走在基层扶贫的90后 夏辰:亲眼见证黄墓村的明天 在共青团改革中阔步向前 加强学习善作善成当好助手
07版: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 特别策划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8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5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84期  下一期
吴越:奔走在基层扶贫的90后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通讯员 潘平平 本报记者 傅军 发布日期:2020-05-08 10:14:08

  1991年8月出生的吴越,2014参加工作,历任定远县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张桥镇张桥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高塘社区驻村工作队扶贫专干,作为90后青年党员,自2017年11月考取基层公务员后,他义无反顾选择了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张桥镇,奔跑在基层扶贫之路。
  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两年多的时间里,吴越把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研究、落实扶贫工作,找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与该镇实际相结合的落脚点,确保“三精准”,“三落实”。他经常性进村入户了解贫困户所思所想所需,积极为贫困户解决难题。2017年12月26日,他的女儿出世,因工作繁忙,他只请了三天的陪产假,就“丢下”“外地人”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孩子,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他基本没有休过周末和节假日,经常加班到深夜。虽然单位离家只有二十多千米,但只是一周回家看望女儿一趟,真正的“舍小家,为大家”。
  履职尽责服务群众。在入户走访中,发现前孙村张勇的家庭情况十分困难,张勇和妻子患有重病,子女仍在上学,他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情况,为了尽快减轻该户医疗和教育负担,在合法、合规范围内减少识别时间,他到县城,只用半天时间,跑了七个单位比对数据。第一时间把数据比对的结果报县扶贫开发局,按照“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的规定程序,成功将该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减轻了医疗和教育负担。通过帮扶干部反映,了解到高塘社区王裕金家有新生儿,因早产在保温箱中,产生了大额医疗费用,他第一时间将相关材料准备好,请求县扶贫开发局联系县医保中心将其标注为贫困人口以便享受相关健康扶贫政策,减轻该户医疗负担,确保稳定脱贫。
  防疫一线彰显担当。对于吴越来说,2020年的春节格外不同,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悄然打响之时,他抛下家人的不安和叮嘱,同许多党员干部一样选择逆行而上,冲在了防疫第一线。在形势最严峻的四十多天里,没有休息日,也没有昼夜之分,只有繁重忙碌而又紧张有序的工作——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做好疫情防控科普宣传、重点人员摸排包保管控、防控卡点车辆人员管控、志愿服务党员先锋岗等工作。同时关注贫困人口务工就业、农产品滞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家上网课困难等情况,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对全镇预计今年脱贫的42户贫困户,逐户上门走访,通过帮助务工就业、发展特色到户产业、政策兜底,实实在在帮助贫困户增收,确保能实现如期脱贫。
  两年多来,张桥镇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双基”建设明显改善,脱贫基础进一步夯实,贫困发生率降至0.28%,以吴越为代表的基层扶贫干部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相信在无数个像吴越一样的基层干部努力下,一定能够如期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