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北:做精准扶贫的“引路人” 金晓雨:“再努力些”让农户日子更红火 罗念念:创新虾稻共生引领扶贫新模式 当好帮手 做贴心人 用真心换百姓一片真情 “七大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05版: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 特别策划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8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5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84期  下一期
金晓雨:“再努力些”让农户日子更红火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0-05-08 10:26:52

  90后金晓雨,2012年毕业返乡创业。“眼泪很多,故事很多,幸福更多。”回想起创业之初,她开翻过拖拉机,没人认可,没有资金,没有技术,中间有过动摇,但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再努力些。”
  毕业返乡那年,金晓雨提出先到父亲所在的粮食种植合作社实习两年。初到合作社,一切从零学起。跟着长辈认识农作物、学习田间种植管理,驾驶大型收割机、拖拉机、插秧机、铲车等。学习期间,她发现做农业是个大学问,里面可钻研的问题有很多。慢慢的,金晓雨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地很多农户种植芋头,但苦于没有销路。金晓雨便想到成立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种植管理。可在农户眼里,金晓雨刚回乡不到一年,流转土地的租金能否按时给、产品能不能卖出去让他们心存疑虑。为解决土地流转的问题,金晓雨开始做亲戚的思想工作,率先承包了五百八十多亩抛荒地。在此之前,她已经到各地芋头市场做了调研,最终将目光放在了北京市新发地批发市场。该市场的芋头多产自广西一带,批发商对她抱有怀疑的态度。幸运的是她在市场遇见了一位愿意为其做担保的安徽老乡,顺利打开了销售渠道。回去后,金晓雨与村中农户签订合同,鑫淼芋头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
  “农业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产业,需要真正了解农业、了解这片土地的人”。针对含山县种植油菜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金晓雨不仅组建了一支属于自己的机械团队,还主动提出与县农业机械局、江苏农业科学院共同研发油菜毯状苗机械化高效移栽技术。该技术省工省时、成活率高、免除草、效益好,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农业十大引领技术”之一。
  为帮助农户销售产品,金晓雨花了七年的时间,跑遍了省、市、县大大小小的展销会,筛选、积攒出600名优质客户,每日在客户群推送各种农产品。在马鞍山市建立了一家销售店铺和23家代销点,彻底打消了农户销售难的问题。“做农业,社会效益远高于生产效益,所以会有使命感”。金晓雨聘请生活有困难的村民在合作社、公司做些大米包装、大棚蔬菜看护等简单的工作。
  基于之前的农业机械化服务,金晓雨进一步深化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户提供齐全的菜单式托管服务,帮助农户减少生产成本。并依托公司,打造“公司+生产基地+销售+技术服务”全新发展模式。除了开展名特优农产品收购、销售、批发服务及电子商务业务外,金晓雨还高度重视农户的日常生活,开展日常生活用品配送、快递收发、水电费代缴等服务。遇到不识字不知道电费欠缴的老人,她总要老人先坐下来,耐心地对老人解释。如今,看到当地村民的日子逐渐红火起来,她说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