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亚:扎根乡村写青春 曹双乐:回乡种茶的弄潮儿 青春助力在行动 扶贫工作重在对症下药 搭平台 聚力量 促成长 数说青春扶贫路
04版: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 特别策划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8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5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84期  下一期
扶贫工作重在对症下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团六安市委书记 张柱 发布日期:2020-05-08 10:25:02

  曾为五四运动摇旗呐喊的鲁迅说过,愿中国的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在最真切触摸人民群众脉搏的地方,我们的青年就应该做这样的一星萤火,保持“以梦为马”的青春热情,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各个方面发出能给乡亲们带来温暖的光亮。
  当然,爬山的路没有坦途,青年一代有热情,但也会遇到困难。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越往后困难越多、挑战越大、硬骨头越难啃,甚至会面临“扶贫输血输不进”,“脱贫造血造不出”的困境。这些困难都需要我们开动脑筋、想出法子,找准“病症”,从而开出良方。
  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扶什么,扶贫工作关键是“对症下药”。近年来,六安共青团以“青春扶贫1+2”行动等品牌为牵引,着力打造了青春扶贫的“六安模式”,动员广大青年参与到脱贫攻坚中去,做好、做实结对帮扶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找到“穷根”、开出“药方”。
  一滴水唯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青年一代唯有把自己深深嵌在国家成长的年轮里,方能在奋斗中成小我、利大家。新时代的青年,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有不计得失的初心使命,有突击在前的责任担当,为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