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亚:扎根乡村写青春 曹双乐:回乡种茶的弄潮儿 青春助力在行动 扶贫工作重在对症下药 搭平台 聚力量 促成长 数说青春扶贫路
04版: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 特别策划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8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5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84期  下一期
汪亚:扎根乡村写青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通讯员李广郜 本报记者韦玉柏 发布日期:2020-05-08 10:23:08

  汪亚,男,1989年9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六安市裕安区狮子岗乡查婆店村人,六安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狮子岗乡亚运农机专业合作社团支部书记。2018年获裕安区“优秀团干部”称号。
  汪亚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小伙,皮肤黝黑,面带笑容,精神抖擞,目光坚定。他16岁起外出打拼,摸爬滚打中接触到很多生活在贫困中和急需帮助的人。2014年11月,汪亚牵头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亚运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事服务中心,用他的话说,“这是让咱穷人致富的合作社”。
  疫情防控的青春力量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 1月26日,汪亚自告奋勇帮助宣传,走村入户发放倡议书、明白纸,张贴告示。他主动请战,将自己的车辆装上高音宣传喇叭,义务在全乡范围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倡议书》。每日驱车七八小时、行驶约140千米循环播放疫情防控知识。遇到一些群众聚集、不戴口罩的现象,汪亚便拿出喇叭用地道的本地话劝说乡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俨然成为一名编外的“乡干部”。他表示,“作为预备党员和基层团干部,更应该冲锋在前,这是我应该担负的责任,更是我该做的事”。
  扶贫济困的青春使命
  汪亚带领的亚运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采取多种帮扶措施,助力扶贫攻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动引领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为贫困户免费或极低价提供机械化作业服务。无偿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及技术指导。累计为全乡一百余户贫困户无偿提供农作物种植技术指导。推广“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吸纳三十余名贫困群众在基地长期务工,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试种有机大米,探索“带地入社”模式,带动乡亲们增加收入。
  乡村振兴的青春担当
  合作社里有六名小伙子,个个都是技术过硬、热心勤奋的“新农人”。在汪亚的带领下,他们不仅把合作社办得红红火火,还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为了使合作社这辆“火车”更有力量,2018年,在乡党委、团委的指导下,由六名团员组成,成立了亚运农机专业合作社团支部,在团代会上,全票推选汪亚为团支部书记。下一步,待时机成熟,将申请成立党支部,为合作社加装“红色引擎”。
  不仅要自身发展好,还要带动全区的农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5月,亚运农机专业合作社召开了裕安区小麦新品种展示暨轨道式工厂化育秧观摩会,全区近100名粮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参加现场观摩。合作社社员担当了“教员”,社员们积极奔赴其他合作社,为当地的农机手讲解插秧的操作要领、作业规程,亲自下田手把手教农民育秧、操作插秧,教会了一大批插秧机操作手,为机械插秧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应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