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文:一场直播到楼西 黄新星:在苏湾下一盘扶贫大棋 谭祖辉:追梦现代农业的“菜大师” 多元全域参与精准扶贫 打造青春助力脱贫新模式
03版: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 特别策划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8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5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84期  下一期
黄新星:在苏湾下一盘扶贫大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05-08 10:17:01

  黄新星,合肥市人,1983年11月出生,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参加工作,在肥东县、长丰县等地当过中学语文教师,2016年10月考入巢湖市苏湾镇政府。2017年9月至今,担任巢湖市苏湾镇扶贫工作站站长。
  担任苏湾镇扶贫工作站站长以来,黄新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扶贫政策和业务知识,刻苦钻研,忘我工作。为尽快弄懂、弄通产业、就业、金融、教育、社会兜底等“十大工程”扶贫政策,他将床铺搬至办公室,把精准扶贫文件汇编作为床头书,不分昼夜,细致研读,自此,他在办公室一住便是三年,从未改变。
  精准扶贫业务逻辑关系严密,一直以来,该镇各村、社区和相关部门各行其是,没有形成统一的工作模式和流程。他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编写出《苏湾镇脱贫攻坚工作业务指南》,通过扶贫干部业务能力提升班对镇、村干部进行宣讲,形成全镇精准扶贫业务标准和规范流程,作为全镇精准扶贫扶贫工具书沿用至今,并在巢湖市推行。为减轻镇、村扶贫干部负担,他优化工作流程,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全镇扶贫“一盘棋”;他编写印制55期《工作提示单》和28项措施成效填写模板,带领镇扶贫办公室工作人员对全镇九个村(居)民委员会所有贫困户逐户甄别、分解任务、指导工作,提升了干部工作效率。
  创新模式,力求实效。甩开穷帽子,拔掉穷根子,最根本的动力还是要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意识。他根据“农事农时”,制定日程,各村、社区每月举办专题“扶贫大讲堂”,通过政策宣讲、有奖竞答、光荣户表彰等形式,最大化激发贫困户志气,提升技能。
  产业发展是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为达到这个目的,他因户施策,主攻“两业”,在各村、社区开辟就业岗位355个,让有劳动能力但无条件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就近就便上岗工作,户均增收2500元;对22个自然村进行“五化三改”基础设施提升,提升了群众居住环境;建设三栋标准化厂房和五个扶贫产业园,让九个村集体年增收185万元;通过业务培训和实战操练,锻造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五名村扶贫专干提拔为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全镇127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黄新星家住合肥,却一周难得回家一天,双胞胎儿子未满4周岁,却少有父亲陪伴。他党性过硬、工作踏实、能力出众、业绩突出,2017、2018年获得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2018年获巢湖市“脱贫攻坚先锋个人”、合肥市“脱贫攻坚先锋个人”称号,并获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同年,黄新星负责的苏湾镇脱贫攻坚工作在合肥市对乡镇考核中获“优秀”等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黄新星在扶贫道路上倾注热血、挥洒真诚、满怀壮志,一心想让苏湾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破茧化蝶,焕发生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