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环境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儿歌 大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15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8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4月2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83期  下一期
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春晖 发布日期:2020-04-29 11:22:30

□天长市关塘小学  赵春晖

  为了能够让小学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小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小学美术教育需要不断地创新教育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美术的实际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构建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使教学能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和谐沟通,方便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也可以放松心情,促使其进行创新性学习。我们都知道,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学生的最佳教师,所以要注意使学生对美术创作有持续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意识,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勇敢地标新立异,加强对其创作和欣赏能力的培养,训练其发散思维,使他们对于新事物可以做创造性的表达。一般来说,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缺乏生活经验,而且认识周围的事物还处于一个感性阶段,教师这时就要起到营造美术教学环境的作用,例如在实践教学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进一步的认识,感知他们的美,丰富内心情感,使小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主体性
  现在的小学教育主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行,在美术教学中,同样要注意这一教学观念,我们常说的以学生为主并不是说要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来进行模仿式画图,而是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画画来传递自己的想法,进而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当学生在欣赏一部美术作品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引导,首先教会学生怎么样去欣赏一部作品,然后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观察,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例如在手工课“剪纸的世界”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把多种风格的剪纸作品播放给学生欣赏,带领学生感受剪纸制作的具体程序,最后让学生自主动手,将自己感受到的形象利用剪纸的方式进行展现,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加强了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并掌握相关技能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存在机械化的模仿弊端,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当提高课堂上的随机应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够灵活转变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教学,使教学结合生活,例如缝补布娃娃,制作小玩具、树叶贴画或者是可以摆设在家中的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利用开放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动手,体验美术课带来的生活魅力,以此也能促进其在社会的发展,使课程有效地结合社会生活,同时增添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学时要重视合作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分小组让学生合作创作,集思广益,增强他们的学习交流的能力,对作品提出自己的构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实用技巧,使用工具的方法,同时汲取了他人的创新思维,学生参与制作到最后完工能够提高自身的成就感,并且建立自信。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利用课程改革,使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跟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加强自身专业美术素养,吸收现代教学方式的精华所在,让美术融入生活,使学生更好地接触生活,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