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如何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 以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4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8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4月2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83期  下一期
如何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水红莲 发布日期:2020-04-29 11:25:17

□芜湖市清水小学  水红莲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发了教师持久而深入地思考与讨论。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使用起来就会注入不同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必将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个人的色彩来。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师使用教材的现状,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
  一、细嚼慢“研”,理解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教材是教师落实新课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所以读懂教材是把握教材科学性、整体性的前提,也是教师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必备条件。
  细嚼慢“研”,需要依照课程标准,从编者的角度,理解编排意图,整体把握教材。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从形式上看,以两个学段六个年级共十二册教材为载体。从内容上看,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块。因此,每个知识点都是遵循螺旋式上升的原则分散编排的。研读教材,教师应整体把握教材,清楚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呈现脉络,从而在教学中按照发展阶段进行教学。例如关于分数的教学,两个学段都有安排,由于思维层次、侧重点、教学手段各不相同,所以学习目标也不一样。在第一学段主要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用涂色、折纸表示简单的分数;而在第二学段就要依靠抽象的分析、举例,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果在教学前能很好地揣摩、理解教材,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也就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细嚼慢“研”,需从学生角度,找准其可能产生困惑之处,以充分的预设从容应对“课堂生成”。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教材中编排了这样一则例题:一排有22个座位,有18排,350名同学来听课,座位够不够?在这一题中,如果两个数都估,算18和22都可以估成20。由于把22估成20,少算了2。将18估成20,多算了2。这样,一个多算了2,一个少算了2。学生可能受之前学习平均数时“移多补少”的数学概念的影响,容易产生知识的负迁移,从而误解这里也是“移多补少”,认为这样一来应该看做没估,算出来的应该是准确值。如果教师在课前准确把握学生可能产生困惑之处,就能做好充分预设,从而在课堂上从容应对。例如,虽然学生还没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却可以引导学生从积的个位来判断,22×18的积的个位上应是6,不是0,因此不是精算。
  二、博采众长,选择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打破了原来一种版本教材独步天下的局面,人教版、新世纪版、苏教版等优秀教材为教师选择性地使用扩展了空间。例如,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人教版教材的主题图是“花圃图”,从花圃图的观察中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新世纪版教材则是创设了“小兔请客”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索。结合一年级学生特点,经过反复比较,笔者决定在导入新课时使用新世纪版情境图。理由是:1.小兔请客属于故事情景,花圃图属于生活情景。相比之下,故事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小兔请客中,每10个果子用一个盘子装着(几个盘子装的果子数量对应的也就是几十个),学生在探索算理的时候,更能给学生策略上的支撑。3.小兔请客的情境图中问题的提出是随着故事的展开逐次呈现的,屏蔽了多余信息的干扰。而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算理与计算方法的教学上,不是开放式问题的解决上。人教版的教材花圃图如果一次呈现三种花,则开放性强,容易变成解决问题的教学课。虽然可以一次呈现两种花,并在呈现的时候限制信息数量,提高信息的指向性。但趣味性始终是个瓶颈。因此在最后的教学中,笔者使用新世纪版教材创设情境,完成新知的教学,而在巩固阶段使用人教版的花圃图,设置开放式的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在一节课中将两种版本的教材统一使用,且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追根溯源,从数学文化的角度使用教材
  在学习中如果不追根溯源,认识与理解就只停留在“点线”的层面,而不能深入到“面体”的高度。这种理解上的局限,必然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深度。因此,在研读教材时,需要从数学的历史发展出发,还原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学重点一般在记忆各月份天数,让学生反复记忆甚至背诵。但因是“死记硬背”,效果往往不佳。而关于年月日的发展,历史上却有相关有趣的故事,如果在教学时引入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对数学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对大小月的形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数学学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总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效果的实现,但它不等同于随意地处置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为根本宗旨,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创造性“加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