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如何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 以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4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8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4月2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83期  下一期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云 发布日期:2020-04-29 11:24:41

□霍邱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张  云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成长具有春风化雨般的作用。因此笔者尝试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塑造阳光自信、奋发有为的班集体:
  一、优良班风定基础
  班风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往往比规章制度更具有约束力,能不断指导和调节学生的行为。优良的班风对全体成员起着熏陶和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建设向上的班级文化  教室是师生学习、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师传道授业的主阵地,整洁、明亮、温馨的环境可以陶冶情操,给学生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当学生走进兰花飘香、海棠吐露的教室,定会神清气爽、奋发向上。走进弥漫书香的一方天地,定会衍生对知识的渴求。例如黑板报上精致的图案、优美的短文、上口的小诗带给学生思想的启迪、美的享受,教室两侧墙壁开辟出“我的园地我做主”,展示班级活动剪影、张贴学生作文佳作、展出学生获奖作品,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成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高修养的阵地。讲台旁设立“读书角”“新闻角”,让学生以书为友,及时了解国事、生活事、天下事。在润物无声的感染中让班级体焕发活力,为优良班风打下坚实基础。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班级舆论是班风形成的基础,积极的班级舆论氛围对每个成员都有无形的约束力,产生催人向上的动力。因此,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宣讲正确的荣辱观、劳动观、幸福观以及组织各类活动,促使正确舆论的形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形成正确的舆论观。例如班级日志,记录好人好事;运用墙报、黑板报、专栏等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设置评比制度,定期评出助人、劳技、学习、纪律等标兵。如今,班内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管的讲学习、讲正气、讲文明的好风气。
  实行全员参与的“轮岗”制  为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管控能力,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班级开展了值日生“轮岗”管理制度,让全班同学轮流担任班委,让人人都成为管理者,每天一任,实现人人可做,人人能做,人人想做的管理效果。很多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更是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完善,沉默寡言的学生变得爱说爱笑,难以管理的学生变得自觉自律,优良的班风愈发浓厚。
  二、浓厚学风激提高
  学风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好学风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和他们的努力好学分不开。在学风的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激活学生内心向上的动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励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通过各种方法调动、激活学生内心的向上动力,就可以建设良好的学风。在各种举措下,笔者班级的学生每到下课就围满讲台向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学习中也一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增进了友谊,促进了班级团结。浓厚学习氛围,让班级的形象绽放出属于它的魅力。
  三、多彩活动升品质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每月都开展“最美教室”评比活动。活动中,笔者班级的每位学生都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把教室当做自己的家”。通过活动学生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班级也多次获得“最美教室”荣誉称号,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班级结合校级活动和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如每周的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慈善一日捐”活动,培养学生献爱心;到敬老院慰问,发扬优良传统。活动中,学生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才华得到了展示,思想得到了升华,而他们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茁壮成长。
  两年来班级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得校“最美教室”、优秀中队、校运动会低年级团体第一名等荣誉。今后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定能如展翅的雄鹰,搏击长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