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风颂龙城
12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8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4月2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83期  下一期
桃李春风颂龙城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04-29 11:26:29

文德桃李春风·萧县名校名师公益展示之下篇

  编者按
  一座城市的价值不仅仅依存于赤裸裸经济指数、毫厘丈量,更在于其背后的历史和渊源。
  纵观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萧县可谓光彩耀人,这里自秦汉置县,春秋时期为萧国地,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三千一百多年建城史,有文献之邦之称。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教育繁衍昌盛,这里的人们也都遵循着祖辈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2019年12月12日,文德集团首驻萧县,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和远见未来的眼光,挖掘龙城之脉,创新城市建筑之美,通过精心的选址、完善的规划及先进的理念,旨在为这千年之都打造理想人居。
  项目位于萧县城东核心位置,紧邻城市主干道公园路和顺河路,西侧是四千五百多亩的凤山森林公园,景点圣泉寺就在其中。实验小学、思源实验学校、实验中学等优质名校环绕项目周边。
  所谓理想人居就是把建筑之美与古人的历史人文和当代人的安居乐业融合在一起。文德人三思之后,为项目取名桃李春风。
  2020年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吴雪为萧县文德·桃李春风项目题字——桃李春风颂龙城。吴雪先生的题字是对萧县这座千年文明古城的赞颂,更是对文德·桃李春风项目高品质的认可。
  “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而今,为了弘扬和传播萧县名校名师的伟岸形象,文德·桃李春风项目联合《安徽青年报》推出“桃李春风颂龙城”——文德桃李春风·萧县名校名师公益展示,旨在让尊师重教在千年古城得以传承。

桃李春风·名校名片
  萧县思源实验学校是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赠和萧县政府配套资金建设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近年来,学校以提升教育品质为己任,坚持以教学质量为核心、新课程改革为抓手、教科研活动为支撑、精细化管理为保障,突显“质量兴校”,整个学校散发着诱人的育人芬芳。

桃李春风·校长访谈

对话萧县思源实验学校校长朱雷
让学校成为学生们快乐成长的源泉

  作为皖北一所新兴发展中的学校,因为课堂课改、传统文化教育等教学特色,近年来,萧县思源实验学校迎来了一茬又一茬前来交流的教育同行,每每走进校园,大家都会被教学楼上两幅巨大的笑脸照片给“惊艳”到:这该是怎样的一所学校,才会让学生这么快乐,幸福地笑着?而这时,校长朱雷都会会心一笑。这不正是全体思源人努力的目标么?
  “我们的校园首先是能给学生带来快乐的源泉,只有快乐成长,才有未来可谈”。从教近30载,朱雷对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在他看来,生命的跃动,要靠激发;教育的跃动,要靠激励;激励的抓手就是管理。在该校,教师不是管理者,而是引导者;学生不是被管理的对象,而是朋友,师生团结起来用实际行动共同构筑特色鲜明的多彩教育,师生都做有思想、有责任的人。在此基础上,他把快乐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学校布局、功能室建设、课堂改革、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走在校园里,学生们充满朝气的脸庞,和五彩缤纷、活力十足的校园相映成趣。
  据朱雷介绍,早些年,自己曾在一所农村学校支教,在那里首次接触到课堂改革,高效、轻松、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让他眼前一亮。“当时就觉得,这样的课堂与我所想的快乐教育不谋而合”。朱雷说,2017年接手思源实验学校后,自己就大力推行课堂改革,将高效课堂落到实处,并为此组织教师培训,转变教学思想,吃透新课标,让每位教师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我一直和我们的教师们强调,教师不能做‘教书匠’,要做育人‘工程师’,要树立起‘育人为本’的思想,通过高尚的师德培养学生,感化学生,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突出快乐学习、享受学习、自由发展”。朱雷说,这两年,学校注重把师德因素向课堂渗透,激发教师的爱心、责任心、进取心,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的乐趣。通过实施“以学习为主线,以培训为抓手,以听评课为载体,以科研为支持,以课改为突破口”等培养措施,把教育科研搞活,使之生动化、多样化,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上,做学生专业成长的引路人,课堂外,教师们化身一个个德育工作者,通过细致的工作走进学生心里。他们以正确的舆论为导向,潜移默化;以课堂为主阵地,相互渗透;以活动为载体,喜闻乐见;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培养好习惯;以环境建设为纽带,不留死角;以“五爱”教育为核心,修品质德行,不断提高师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在这里收获了快乐,变得自信开朗,又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成绩的取得是水到渠成的事”。朱雷自信地说,这两年,学校正发生着喜人的变化,教师团队目标明确、齐心协力,在省级、市级、县级各类比赛中斩获各项大奖;学生们不惧压力,将展示的舞台从学校搬到全县,再搬到小城外的大舞台,在书法、绘画、舞蹈、朗诵等各种艺体比赛中捧回一个个不俗的表现,他们用实力为思源实验学校赢得口碑。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