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桃李春风·萧县名校名师公益展示之上篇
编者按一座城市的价值不仅仅依存于赤裸裸经济指数、毫厘丈量,更在于其背后的历史和渊源。
纵观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萧县可谓光彩耀人,这里自秦汉置县,春秋时期为萧国地,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三千一百多年建城史,有文献之邦之称。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教育繁衍昌盛,这里的人们也都遵循着祖辈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2019年12月12日,文德集团首驻萧县,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和远见未来的眼光,挖掘龙城之脉,创新城市建筑之美,通过精心的选址、完善的规划及先进的理念,旨在为这千年之都打造理想人居。
项目位于萧县城东核心位置,紧邻城市主干道公园路和顺河路,西侧是四千五百多亩的凤山森林公园,景点圣泉寺就在其中。实验小学、思源实验学校、实验中学等优质名校环绕项目周边。
所谓理想人居就是把建筑之美与古人的历史人文和当代人的安居乐业融合在一起。文德人三思之后,为项目取名桃李春风。
2020年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吴雪为萧县文德·桃李春风项目题字——桃李春风颂龙城。吴雪先生的题字是对萧县这座千年文明古城的赞颂,更是对文德·桃李春风项目高品质的认可。
“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而今,为了弘扬和传播萧县名校名师的伟岸形象,文德·桃李春风项目联合《安徽青年报》推出“桃李春风颂龙城”——文德桃李春风·萧县名校名师公益展示,旨在让尊师重教在千年古城得以传承。
桃李春风·名校名片
萧县实验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创建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现为市级实验小学、市艺术特色示范学校。现有学生5000余人、教职工300人左右。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发展个性、培养特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写字教学、艺术教育是该校的一大特色。
桃李春风·校长访谈
对话萧县实验小学校长宋继昭
让素质教育在百年名校生根发芽
.jpg)
在萧县,实验小学是老百姓们交口称赞的家门口名校。百年的发展与积淀,让学校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无数优秀学子从这里走向无限的未来,用“桃李芬芳满天下”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百年来,实小人深耕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孜孜以求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走在鸟语花香、书声琅琅的校园,校长宋继昭感慨道。
熟悉宋继昭的人都知道,在任实验小学校长前,他曾是一所中学校长,如今,环境变了,教育对象变了,他能否带领这所百年名校再上新台阶?彼时,这个问题不仅萦绕在萧县的老百姓心头,也疑惑着每位实小人。“其实教育都是相通的,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没有多大的区别,我们教育人的使命、培养目标都是一致的,只不过由于年龄阶段的不同而表现出心理认知、情感意志、思维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而已”。宋继昭说,多年来的教育实践让自己愈发感觉到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品德行为是多么的重要,而小学阶段正是打底子、强基础的阶段,为此,到任后,自己一直把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998年,萧县开展了以“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做好操,扫好地”为主要内容的“五好”教育活动,实验小学作为首批试点学校之一,以此为教育契机,成功推动学校素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五好’每一点都很小,每一点都很接地气,看起来不起眼,但恰恰是小学教育最本真的状态”。宋继昭说,在他的理解中,“五好”教育是对素质教育最直观的诠释,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全面素养、奠定学生幸福成长的需要,所以这些年来,学校始终把“五好”教育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具体实践中,学校立足于萧县“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把“写好字”作为“五好”教育之首。同时,打造书香校园,在宣传栏中推荐好书,在班级设立读书角。卫生区包干到班级,号召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让素质教育在校园切切实实地可触可感。
教师是带动教学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关系着“五好”教育的落实与开展。宋继昭说,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学校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素质,如要求教师每人每天一板粉笔字、每周两张钢笔字,利用大课间集中对教师的粉笔字进行集中培训与指导。每学期多次派教师走出去学习,接受课改新理念,听专家讲座,观摩名师上课。派教师到江苏省南京市、我省合肥市等地参加经典古诗文诵读及教学培训,参观外地名校经典古诗文诵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前几年,五年级学生欧阳小影的《舞龙灯》被编入小学美术教材,且参加了在巴基斯坦举办的国际儿童画展;舞蹈《画乡娃》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舞蹈《闹秧歌》在全国中小学艺术展中获三等奖、省一等奖;近年来,一大批书画新秀脱颖而出,他们的书法、绘画作品先后在国际、国内大奖赛中摘取大奖,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地收藏,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学生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各种奖项达八百多人次;郭秋等学生在合肥市举办个人画展;《新语文学习》专门邀我校学生题写刊名;张紫薇(12岁)为学校题写的校名被社会广为赞誉……正因为如此,该校被人们称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摇篮”。2014年,省翰墨传情工作委员会把该校作为国学教育基地、书画示范教育基地、皖北书画创作基地。
“可以说,‘五好’教育是一股强劲的教育东风,为这所百年名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宋继昭指着学校门口出于该校学生之手的校名、走廊上充满童趣的画作、书法室四面墙壁上张贴的师生作品,以及近年来的获奖证书、奖杯,如数家珍,师生的点滴进步,在这位校长的脸上漾成一朵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