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复学 团团持续发力 阜阳市:“直播带货”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 和县:校地共建线上辅导战“疫”人员子女 合肥市:活跃在社区里的青年助力团 青春奔赴下一个战场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7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4月10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76期  下一期
阜阳市:“直播带货”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通讯员 周璇 发布日期:2020-04-10 13:03:29

 关键词:助农

 
阜阳市:“直播带货”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
 
□本报记者  谢婷婷
  通 讯 员  周  璇
 
   “个个富含氨基酸,垂涎欲滴眼望穿”的殷溜花生、“煮熟不油也不腻,赛过山珍和海味”的苗店皮丝、“绿色无公害,可当下酒菜”的野菜……日前,走进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镇和周棚街道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团干部、工作人员、农户纷纷变身“网络主播”,现场“直播带货”。原本受疫情影响而滞销的农产品瞬间变成了“香饽饽”,被抢购一空。 
   深远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农特产品,加上“主播”们幽默风趣的段子,“直播带货”成功破解了农产品的滞销难题,开启了电子商务消费扶贫的新模式。据悉,在团颍泉区委举办的两期电子商务助农销售活动中,共销售农产品7000余单,销售金额10万余元。
   每年春节过后都是荸荠销售的黄金时段。今年受疫情影响,阜南县张寨镇魏桥村种植户张海涛的110亩荸荠滞销。“再不卖出去,就全都烂在地里了。” 张海涛无奈地说。同样陷入窘境的还有该县洪河桥镇白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小彭。疫情发生后,小彭种植的虾田米丢掉了所有订单。
   团阜南县委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一边联系当地商超企业、团购商家采购,一边在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密集推送和宣传。没几天,张海涛种的4000千克荸荠销售一空。小彭顺利卖出了2000千克虾田米,领到了一万余元的货款。 


 
   1.5万千克紫薯、1.5万千克莴苣、3万千克小青菜、7000只肉鸡……疫情防控期间,太和县大量生鲜产品、禽蛋类滞销,价格大幅缩水,加上时令果蔬不易存储,不少农户为此发愁。3月10日,团县委紧急发布《爱心助农,我们一起行动》倡议书,创新开展“团团带货”网络帮销活动。
   “精准服务、网络帮销是一种最务实的帮扶行动”。团太和县委书记于贺介绍,下一步,团县委将继续探索“互联网+助农”模式,定期开展农产品网络帮销,宣传特色农业品牌,在扩大战“疫”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助农帮农兴农服务新举措。

 
   受疫情影响,阜阳市部分地区农产品出现滞销难题,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复工复产造成了不利影响。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四大增收行动”有关部署,帮助贫困户顺利开展农产品销售,切实促进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团市委在全市开展了“青春抗疫 团团带货”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社会化动员的显著优势,线上、线下多措并举,帮助贫困地区滞销农产品拓宽渠道、打开销路。
   要做到对农产品滞销信息精准“号脉”,第一步清底数。该市各级团组织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等有关单位,摸清滞销农产品的地区、数量和种类。在底数清楚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农户量身定制销售策略,做到有的放矢,确保精准帮扶。
   如何让特色农产品“线上突围”,关键在于扩大宣传。为此,该市积极整合共青团新媒体矩阵,持续推送特色和滞销农产品信息,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主动对接网络大V、各大媒体平台,同步推介,不断扩大信息知晓面。网络直播、短视频营销等争相成为该市团组织助农销售的创新手段。
   此外,该市团组织积极打通线下销售渠道,变“滞销”为“直销”。团市委呼吁市青年创业者协会成员单位、大型商超和餐饮连锁机构优先采购滞销农产品;招募青年志愿者,化身“小小跑腿员”,帮助开展农产品配送。截至记者发稿,该市“青春抗疫 团团带货”行动已帮助贫困户、创业青年销售各类农产品价值近90万元。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