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湾村头“椿”意浓 90后村官写芳华 于细微处守护希望
03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7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4月10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76期  下一期
于细微处守护希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雨实 发布日期:2020-04-10 19:16:08

短 评

 

   时间紧,任务重。脱贫攻坚加速度,于细微处见真功。
   当前,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各地真抓实干开足马力复工复产,扶贫工作更是耽搁不起、马虎不得。笔者欣喜地看到,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许多地方正不断涌现出经验和典型,但是归根到底就一条,凡是搞得好的、出成绩的,都是在细微处下足了功夫,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大,这个逻辑关系适用于扶贫对象和普通百姓。
   百姓心中有杆秤。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贫困户来说,他们可不听你说得有多好、讲得有多漂亮,他们看中的是眼前的实惠,是看你真正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实际效果如何。就拿磨湾村的香椿种植来说吧,别看一个小小的香椿芽,很不起眼,只要把功夫做足了同样可以带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这便是产业扶贫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
   至于凤阳县的90后村官们,他们的日常工作何尝不是凝聚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上,牵一根线,搭一个桥,求一次医,送一次药,解决贫困户的心之所系、燃眉之急,不留遗憾,不留死角,真正走进贫困户的内心深处,当心连着心的时候,脱贫应该都不叫事了,奔小康才是接下来的目标和奋斗主题。
   青春扶贫,从小事做起,于细微处守护希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