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返校复课 我省专升本计划预增两万占今年高职毕业生近20% 临泉县1883名“折翼天使”成长不延期 复课了 加油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7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4月0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75期  下一期
临泉县1883名“折翼天使”成长不延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特约记者 李强 本报记者 三水 发布日期:2020-04-08 10:32:58

  “张老师可认真啦,每天把孩子学习的内容提前录成视频课发到俺手机上,叮嘱俺抽空放给孩子看,孩子看到老师在视频里讲课可喜欢啦。”3月26日,家住临泉县老集镇的于某敏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该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张晓丽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孩子看过视频课后,张老师每天还打电话问俺他的康复训练和在家表现,孩子没学会的,她还重新给讲一遍……”
  据介绍,于某敏的孩子今年15岁,是唐氏综合征患儿,在该县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五年级就读,他口中的张老师是该校青年教师张晓丽。
  “面对疫情,我们学校和普通学校一样,针对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并落实‘一生一案’,为他们‘量身定做’成长康复计划,向他们的家长推送教育教学、疫情防控和康复生活指导等资料,保证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的成长不因疫情而延期。”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秦文明告诉记者,“针对听障、智障等不同类别的特殊学生,我们的教师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为听障的学生录制手语课,为智障的学生录制培智课、康复课等,通过微信推送给学生的家长,并‘一对一’在线指导学生监护人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同时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等。”
  据了解,该县共有特殊教育适龄儿童1883人,其中有167名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365名重度残疾儿童通过“送教上门”学习。除去在外就读、康复治疗等,在各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1171名。为确保特殊教育学生在延迟开学期间都能接受教育,该县特殊教育学校组织教师给每名学生“量身定做”学习资料:对听障学生主要以视频形式推送学习指导和生活习惯方面的资料,对智障类学生采取给他们的监护人推送培智课和健康生活指导资料的方式进行,制定了详细的帮包措施,明确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包保人,及时进行线上答疑、纠错和心理辅导,确保每个学生成长不延期。
  “对这些学生进行线上教学,我尝试了很多方法,开视频集中讲课,有的学生不能及时接听;有的手机得先让家中姐妹等上网课;有的家长忙,时间上难以一致……通过实践,我就把教学内容录制成教学视频发给学生家长,等到他们方便的时候学习,有问题的学生再‘一对一’地通过视频进行讲解……”张晓丽对自己找到为特殊群体线上教学的有效办法而高兴不已,“为学生进行线上教学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通过探索,尽可能地使用多种方式教学,最终总会找到一种方式适合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学习和成长。也让我明白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本,更应该用多感官、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学……”
  “您每天通过微信给我推送孩子康复生活指导方面的知识,我也学会了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老师,孩子可喜欢视频中讲课的您啦,都不让关掉呢”、“您的爱心让孩子变得更加阳光,老师,您辛苦了”……在该校家长微信群中,学生家长纷纷发微信向教师表示感激。
  “随班就读的学生基本上都具备学习能力,大部分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对这些重度残疾儿童,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们积极开展线上教学,为他们提供精准的学习、康复指导,让他们都能享受‘特殊教育’,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该县教育局负责人如是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