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泾县:爱心助农 开创青春扶贫新模式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0-03-26 22:11:05 |
3月20日,泾县首家“青春扶贫 爱心助农”示范点营业,县委书记耿鹏带头现场购买扶贫农产品,以实际行动助力消费扶贫。一段时间以来,受疫情影响,该县不少贫困户、贫困村的农产品面临滞销难题。于是,一场全县关注、全民参与的“爱心助农”活动应运而生。活动由县委组织部指导开展、保障实施,团县委牵头推进、居中调度,各县直属单位各司其职、稳抓落实,各乡(镇)上下联动、对接产品,各示范点做好管理和服务。在示范点,一个看似普通的农产品展销柜,背后却彰显出贫困户的自强不息、团组织的温暖走心、全社会的爱如潮水。如同一株盛开自贫瘠土壤里的花骨朵,吐露着别样的芬芳。 爱心货柜助力消费扶贫
在泾县县直属机关食堂,记者看到香菇、葛粉、笋干、琴鱼、蜂蜜、鸡蛋等,该县九个乡(镇)五十多户贫困户及两个贫困村的三十多种农产品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货柜旁,两幅有关“爱心助农”产品的宣传展架,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了解,争相选购。
“既能买到纯天然的农产品,同时又能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我觉得很有意义”。春节返乡的王珏从朋友圈看到团县委“爱心助农”的信息,特地赶去购买了贫困户生产的蜂蜜。付完款,领到志愿者赠送的“爱心认购卡”,王珏感到十分惊喜,并开心地拍照留念。
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一位穿着红马甲的身影格外惹人注目。他是90后返乡大学生余和平,也是团县委招募的首批防疫青年志愿者。2月28日,结束基层防疫卡点服务的他又参与到“爱心助农”活动。现场,看到来往经过的人,余和平会卖力地“吆喝”,宣传“爱心助农”活动。遇到不认识字的老人,他会耐心地介绍每件农产品来自哪里,背后是哪位贫困户的自强故事,成功变身助农“店小二”。
1月30日,为保障全县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送餐问题,县直属机关食堂率先开张营业。当时该县的菜市场关门,食材采购的道路也封了,食堂负责人王和平不得不四处寻找食材供应渠道。恰逢,团县委正在积极开展“爱心助农”活动,王和平第一时间响应,采购了贫困户、贫困村的大量农产品,有效缓解了农产品滞销的难题。几番对接后,王和平被团县委聚力助农的初心与担当感动,于是,双方合作搭建了全县首家“青春扶贫 爱心助农”示范点。“由我们提前采购滞销农产品,再负责销售推广,卖不完就由我们的食堂和餐饮连锁店兜底,完全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返乡创业青年王和平在这场爱心接力中体会到了反哺家乡的快乐。
助农春风暖心田
3月21日,泾县琴溪镇团委副书记胡双及“爱心助农”志愿者们早早来到马鞍村贫困户谭长金的家中,对照前一天的咸鸭蛋预售明细表上门“提货”。51岁的谭长金,2019年被评为该县“最美自强脱贫户”。2008年务工返乡至今,在镇、村政策、技术、销售等全方位的帮扶下,养鸭规模从最初的400只扩大到2000只。
受疫情影响,2月3日,谭长金家中滞销的鸭蛋已经多达四万只。“那段时间愁死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为了减少损失,他只能将新鲜的鸭蛋全部制成咸鸭蛋。得知情况后,琴溪镇专门成立了“爱心助农”志愿者服务队,每天线上、线下帮助谭长金销售咸鸭蛋。疫情形势明显好转,鸭蛋销售逐渐步入正轨,谭长金看到了希望,重拾了信心。
前几天,茂林镇沈岗村贫困户凤柏林用销售野生葛粉所得的收入为家里购置了一台彩色电视机。“这多亏了‘爱心助农’活动”。55岁的凤柏林患有轻度精神残障,家中还有年迈残疾的母亲及重度精神残障的弟弟,一家人生活拮据,直到2016年才脱贫。
有了政府的好政策,凤柏林仍然自强不息,参加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坚持在家门口打临工。今年春节,他报名参加了村里的防疫志愿服务突击队,在卡点执勤了五天。受疫情影响,往年一到时间便上门收购葛粉的客户一直没来,眼瞅着囤积的葛粉越来越多,凤柏林着了急。就在这个时候,“爱心助农”活动如春风吹进了山村,也温暖了他的心田。短短两天,家里滞销的数十斤葛粉便一售而空。最近,凤柏林正打算种些应季的有机蔬菜,继续送到助农货柜去卖。
3月20日,在茂林镇奎峰村20亩香菇扶贫产业基地里,几位贫困户正忙着采摘新鲜的香菇。村党总支书记吴宗保打开基地的冷库,心情相比于2月初轻松了很多。“疫情下,采购的车进不来,我们也送不出去。滞销的香菇最多时达到了4000斤,将整个冷库堆得满满的。一些变了质的香菇只能痛心倒掉”。直到团县委的“爱心助农”活动,重新为“扶贫菇”打开了销路。“现在我不怕进冷库,更不怕香菇卖不掉了。”吴宗保乐呵呵地说。
香菇热卖,基地复产,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李金水重新返回岗位,每天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就可以得到100元左右的收入,这对他来说是件特别知足的事情。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冷库再冷心已经暖了,基地再忙腰包鼓起来了,如今的香菇基地重新焕发着勃勃生机,“扶贫菇”再撑“致富伞”。
打造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3月21日,正在下乡助农的团县委副书记杨勤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原来,团县委工作的微信群里,团干部们正5斤、10斤、20斤、50斤“接龙”认购琴溪镇马鞍村贫困户李小福滞销的青菜。73岁的李小福种了九亩蔬菜,以往每天骑电瓶车跑15千米去县城卖菜,一天收入100元。受疫情影响,5亩青菜大多烂在了地里。“团县委发布‘爱心助农’信息不到一天时间,已经有45位团干部线上认购了共750斤青菜。”说着,杨勤也参与了这场爱心“接龙”。
“太好了,太好了。明天一早保证送过去”。3月20日下午,记者结束茂林镇奎峰村采访的时候,镇团委负责人吴思思接到了来自县城“爱心助农”志愿者的电话。“好消息,我们镇的香菇、葛粉和笋干,上午全都卖断货了。团县委让我们赶紧组织补货”。挂了电话,吴思思立即在该镇“爱心助农”公益车队的志愿者群里通知志愿者帮忙送货。
“目前在助农货柜上架的三十多种农产品,全部来自贫困户和贫困村,经过一个多月线上、线下的销售探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团县委书记彭浩介绍,2月初,当各级团组织走进贫困村、走访贫困户的时候,滞销的农产品一度让扶贫工作队及贫困户愁眉不展,着急万分。于是,“爱心助农”活动上线。3月17日,该县还专门召开了“爱心助农”工作推进会。团县委、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开发局、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县农业农村局等9个县直单位、11个乡镇的分管负责人悉数参会。
随着“爱心助农”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团县委仍在不断集结青春力量,整合资源,做好需求对接,聚力打造活动长效机制,努力将“青春扶贫”做实、做细、做精准、做深入。截至记者发稿,该县首个“爱心助农货柜”已经销售农产品1519斤、鸡蛋1100个,销售额1.0423万元。在团县委牵头推进的“青春扶贫”专项行动中,不仅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贫困村增加了收入,同时也增强了贫困户、贫困村恢复生产的信心,为打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役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配文图片由本报记者谢婷婷摄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