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教师“主播”变形记 方保龙:1∶1适应线上教学 朱成科:运用更多的线上学习资源 孙成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任晓勇:文气十足的慕课达人 梁玉阁:鼓励学生线上互动 段园煜:“技术流”让课堂酷起来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7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3月2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73期  下一期
孙成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03-25 11:40:02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孙成贵,基础教学与实训中心讲师,教研室主任。教得好还要学得好,学得好首先是要管得住。监管不到位,“上线”不“上心”、“开挂”逃课的现象就再所难免,线上教学就成了摆设,教学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他说,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监管,教师不知道学生在网络的另一端能否紧跟上课的节奏,因此很难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调整授课策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课件碎片化,也就是每10分钟到15分钟为一个知识教学点,集中就某个知识点深入、细致讲解,以达到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最大化的目的。在教学内容上适当添加一些趣味性的东西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要求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签到、进入课堂。这样,学生有没有上课就一目了然,教师可以轻松找到上课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有效避免学生进度不一致导致的学习问题。
  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终端上课分心,监管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孙成贵利用雨课堂直播授课的特点,在制作课件的时候,精心在重点学习内容的后面插入问题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为有效掌握学生在线学习动态,在授课课件中插入问题,要求学生限时回答,有效管理了学生开视频而不学的现象。课后,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的便捷,通过一些免费开放的网站给学生布置作业,在网上提交,教师进行修改、反馈等互动来巩固学习成果,督促学生学习。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