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要脱贫,今年我要奔小康” 四十四个“红领巾”给青年突击队送“礼物” 春暖花开 王者归来 讲好青春故事 树立青年典型 一份暖心的特别资助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7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3月20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72期  下一期
“不仅要脱贫,今年我要奔小康”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殷兆松 本报记者张华 发布日期:2020-03-20 10:08:46

    “我不仅要脱贫,还要实现致富奔小康,并争取机会去服务其他群众,来回报党和政府的关怀。”3月10日下午,凤阳县机关扶贫干部王启虎在西泉镇西泉社区已脱贫户王保泽家的草莓大棚内,实地了解王保泽今年的发展计划和帮扶需求。
  在王保泽的两个西甜瓜大棚里,六七位村民正忙着培土、压地膜、移栽西甜瓜苗。“这六亩地大棚一年下来可以挣到六万元左右。有你们帮我,有党的好政策扶持,我要乘机大干,争取今年实现小康。”王保泽对扶贫干部立下誓言,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今年42岁的王保泽是西泉社区的贫困户,夫妇俩育有一儿一女。2009年4月,一场灾难悄悄地降临到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已经快上幼儿园的儿子经常无缘无故地摔倒,一检查,原来孩子生病了。夫妻俩带着孩子四处求医问药,几年下来,不仅花光了打工挣来的二十多万元的积蓄,还欠了一部分债。突如其来的打击,曾经一度让王保泽一蹶不振,感到前途渺茫。后来经过治疗,孩子病情有所好转,但仍需要长期治疗,一年得花费两三万元。
  2016年,王保泽作为贫困户被列为帮扶对象,由县委宣传部干部王启虎结对进行帮扶。“针对他家因病致贫的实际,我们重点是用好健康帮扶‘351’和‘180’政策,2017年就给报销了近九万元的医药费,大大减轻了他家的经济负担。2018年、2019年每年慢性病用药也能报个两三万元。此外,就是在思想上给他鼓劲加油,让他明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并向他详细宣传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等该县脱贫攻坚“九大工程”优惠政策,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王启虎说,“由于要照顾孩子,王保泽夫妻他无法外出打工,我们就鼓励、引导他们立足家乡发展种植业来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2016年以来,王保泽开始尝试大棚种植,帮扶干部不仅为他协调了两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帮助申请了大棚建设和种植草莓、西甜瓜等补助三万余元支持其发展产业;为他患病的孩子办理了慢性病证和残疾证,推荐夫妻俩参加镇里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为他争取了家庭光伏发电项目补助1.9万元;为其上中专的女儿和上小学的儿子,分别申请了“雨露计划”和教育补助。
  “我一定要干好,为了两个孩子,也为了不辜负帮扶干部的一片热心”。有干部帮扶,又有好政策,王保泽创业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三年来,王保泽从开始搞两个大棚,逐步发展到2020年的六亩地六个大棚,从种植效益低的萝卜等反季节蔬菜,到种植效益高的草莓、西甜瓜。期间,他还养过牛、养殖小龙虾……经过两年的苦干,2018年底,王保泽实现了脱贫。
  受帮扶干部和社区党支部影响的王保泽思想上积极上进,去年,王保泽向所在社区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如今已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在今年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那段时间,王保泽在利用网络销售大棚草莓的同时,主动参加了社区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配合社区干部开展返乡人员排查、防控政策宣传、参加卡点的值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