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青年战“疫”群英谱
03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7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3月1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70期  下一期
六安青年战“疫”群英谱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通讯员 张照泉 程先鹏等 发布日期:2020-03-13 10:54:33

□通 讯 员  张照泉  程先鹏
  本报记者  韦玉柏

  编者按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团六安市委高举“领青春,创青春,志青春,育青春,炼青春”五大青春旗帜,团结、带领该市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战“疫”,组织了12支青年突击队,倾力募捐一百八十多万元、三十余万口罩等物资分发一线,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八个一”专项行动,组织全市青暖“医”线“1357”志愿服务活动……在这场全民抗疫阻击战中,一个个义无反顾的青春身影放射出大别山儿女的青春光芒,并成为一幅幅最美的画卷。

“医警夫妻”同战“疫”

  医护人员和警察,一个护患者安康,一个守一方平安。在霍山县就有这样一对青年“医警夫妻”,同时战斗在“疫”线。
  孙美玲,六安市青年联合会委员、霍山县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兼神经外科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近2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擅长神经外科及危重病人护理。接到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的通知后,她第一个主动报了名。2月20日,孙美玲剪去了一头秀发,随同事一起奔赴武汉市中心医院参与疫情医疗援助。
  她的丈夫项晖是霍山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城区中队的民警,同时也是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青年突击队队员。因所在的城区防控工作最为繁忙,自1月23日至今,项晖没请一天假,每天工作长达15小时,吃喝均在路上。面对超负荷的工作量,他与同事们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在检测点对过往车辆严格检查,在值守固定执勤点的同时,还带领所在班组开展流动巡逻。如今,随着部分企业复产复工,项晖在开展疫情防控同时,在企业上下班高峰期还要积极维护厂区附近通行秩序,及时受理、解决应急运输车辆通行的各种问题。
  到达武汉市后,孙美玲接受了岗前培训。她迅速熟悉感染病区的各项工作措施后,根据个人业务专长,被安排至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感染病区。这不仅要悉心护理重症病人,还要熟练各种仪器操作,十分繁琐、危险,密封的防护服也对护理操作增加了难度,但孙美玲凭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护理经验,顺利地适应了重症护理工作。“她从早上5时多出发到下午4时回宾馆,一个班下来要11个小时,期间为了节省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说起爱人在前方的工作,项晖既心疼又自豪。“希望她一定照顾好自己,战疫胜利,平安归来,我和孩子永远支持她。”
  在这个特殊时期,孙美玲和项晖舍小家护大家,在战“疫”一线用共同的逆行诠释了有一种最美的爱情叫“与子同袍,并肩战斗”。


“乡村微娅”陈丽贤

  “村民家的传心菜,五斤包邮,不能再让爷爷、奶奶天天去菜市场冒险啦。”这句话来自叶集区三元镇沣桥村团支部书记、就业扶贫驿站站长陈丽贤的朋友圈,大家都亲切称她“乡村微娅”。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陈丽贤兼职做电子商务,为乡亲们“带货”。“一年营业额大概有30万元,其中一半都是为村民,尤其是为贫困户代卖农产品的收入”。陈丽贤透露,为充分将“六小六起来”落到实处,做到在疫情防控期间少聚集、少外出,她和小伙伴们通过微信对外发布信息,引导大家通过自提或者邮政快递的方式购买,方便村里菜农少去菜市场卖菜,“不到半小时,就收到了百余斤订单,效果很明显”。
  疫情防控开始之后,陈丽贤主动到宣传劝返点参加志愿服务,在她的带动下,村、镇里的年轻人纷纷参加到志愿者队伍当中。同时,她还利用做电子商务积累的朋友圈宣传正能量,传播防控知识。“疫情防控需要依靠大家的自觉性,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劝导身边的人,在村里看见走亲访友的或打牌的,都会对他们进行宣传,尽量劝散”。
  “现在很多人在家里都说无聊,我想把他们发动起来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响应上级‘小路口管起来,小喇叭响起来,小习惯养起来,小扫把扫起来,小牲口关起来,小聚会禁起来’的号召,让老百姓行动起来,也让他们心理踏实”。陈丽贤说,将通过朋友圈的人脉继续“带货”,让更多的人能够不出门就买到菜,也让菜农可以不用到菜市场就可以打开销路,增加收入,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为疫情防控做更多的事。


“担当,是我给孩子最好的胎教”

  她是村干部,也是怀孕36周的准妈妈。从1月27日开始,金安区木厂镇新塘村团支部副书记管莉就主动申请加入疫情防控队伍。
  “我是妈妈,关键时刻不能退缩,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当问到管莉如何进行防疫工作时,她总腼腆地笑着,“我做的不多,只是一份小担当。”
  管莉的电脑下贴满了便利贴,大户带动、农村低保、新生儿满月建卡、脱贫户数、光伏花名册……每一项都字迹工整、清楚明了。今天又添了两张,关于她包保的湖北省返乡人员的信息,尽管已解除观察,她依旧关注其生活需求,“青菜2斤,盐1袋……”一丝不苟,从一而终,是她对待工作的态度。她进组入户,发放一封信、明白纸,并耐心科普防疫常识,“这是防疫一封信,您收好。疫情期间,不要出门走亲串友、参加小聚会,居家隔离也要勤洗手、常通风、讲卫生。”这句话她也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忙的时候常常是半天喝不上一口水。宣传资料交到村民手中她才放心,防疫知识说进村民心中她才安心。
  对于村里从武汉市及湖北省其他县、市返乡人员的详细信息,她都了如指掌,“有无咳嗽、胸闷等不适症状”、“今日体温多少”、“什么时候返乡的”、“是否能够解除隔离”、“防控随访相关情况”……管莉一栏一栏登记、一项一项核实,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并及时上报。电脑前长时间的工作使她常常起身时都要双手支撑着桌子;眼睛看得生疼,向窗外望几分钟后便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家人是我最坚强的后盾”。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管莉的丈夫每天都会准时送接她上下班,“这是她想要做的事,尽管很担心,但我会全力支持”。每日下班回家,丈夫都会让她好好休息,主动承担起所有的家务。“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是丈夫对她最动人的守护。大女儿今年八岁了,她说想让妈妈在家多陪陪她,也想像其他孩子一样有妈妈时刻的关怀。在妈妈向她讲明缘由后,她愣了愣,懂事地点点头,坚定地挥了挥拳头说:“长大后我也要像妈妈一样,做个能保护世界的人。”
  虽然怀着宝宝,走路费劲,但是管莉全力克服,从未退缩,她说她的“小担当”是给即将出世宝宝的最好胎教。


“做青年志愿者,我光荣”

  “勤洗手,戴口罩,家里卫生要搞好……”从1月28日上午9时起,裕安区石板冲乡前厂村街道上,响起阵阵语音广播,提醒民众做好疫情防护措施。而拿着扩音器走在前面的就是该村村民、28岁的徐飞。
  春节前,一直在北京做汽车维修工作的徐飞回到老家。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了解到疫情的发展及政府采取的多种防疫措施后,徐飞自费购买了消毒液、口罩等价值600元的消杀物资,并在微信发了一条朋友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决定召集几名志愿者一起对乡镇街道进行大面积消毒工作”。不一会儿,徐飞就得到四五个人响应报名。
  1月28日上午,石板冲乡统一组织对各村超市、商店等场所进行消杀工作,徐飞与召集的四名村民志愿者和乡、村工作人员一道,对各村街道进行消杀工作,并沿途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散发疫情防护宣传单,提醒群众出门戴口罩。
  徐飞和志愿者们身背喷洒器,依次在村民的家门前喷洒消毒剂。在一家超市里,徐飞对地面和各个角落进行仔细喷洒;在另一处,一位志愿者正推开垃圾桶盖,对垃圾堆放点进行消杀。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徐飞和志愿者们及乡政府工作人员对农贸市场和附近五个村进行了消杀、宣传工作。沿途村民们纷纷对徐飞等竖起大拇指,夸赞他们“真是实实在在为家乡做好事,心里特别温暖和踏实”。
  “看到政府为防止疫情所做的大量工作,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和政府的号召力,作为青年,我们应该积极拿出实际行动,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徐飞和其他志愿者一道积极参与到乡党委、政府组织开展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在路口值守处、劝返点始终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徐飞(右)和青年志愿者一起进行消毒工作


“我们是青年突击队”

  全民抗“疫”期间,在舒城县南港镇有一大批青年主动请缨投入这场战“疫”,他们在重点人员摸排、疫情防控宣传、物资运输保障、便民志愿服务和交通管制等工作中贡献了青春的力量。

  镜头一:“穿上红马甲,当好宣传员”

 

  每天在该镇河西村各村民组都能看着一群人,他们扛着红旗、穿着红马甲、手持宣传牌,用小喇叭喊着“大家不要扎推、不要聚会、不要聚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这是该村青年志愿服务队在进行宣传和劝导。在防“疫”关键时期,该村成立了青年志愿服务队,由村团委书记谢晓峰担任队长,负责对到各村民组进行防疫知识宣传、聚餐聚会行为等劝阻。

  镜头二:“我爱我家,我要战疫”

  钱路,山东财经大学学生,当得知南港镇村防疫宣传和交通管制工作量大,便主动加入了防疫青年志愿者队伍。每天清晨,他和新疆石河子大学学生陶帆一起,早早地到集镇农贸市场,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市场秩序的管控。“最近尽量不要出门,出门戴口罩。”这是钱路说的最多的话。

  镜头三:“退伍不褪色,疫不止,我不撤”

  退役军人张选垒市南港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工作人员,疫情防控开始时,他就主动参与到战“疫”一线,并加入青年志愿服务队。他把发放宣传资料、交通防控管制、排查返乡人员和企业安全检查等工作落实得有条不紊。张选垒说,“退伍不褪色,若有战,召必回;疫不止,我不撤”。

  镜头四:“变身”村里“代购员”

  “缺什么食材和生活日用品跟我说,一定给送上门,但你一定不能串门拜年、更不能聚餐”是缸窑村青年志愿者苏美琼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保证群众正常生活,苏美琼“变身”村里“代购员”,每天主动为村民采购生活物资。

  镜头五:“与前线同事比,真的微不足道”

  “你好,请您摇下车窗,接受体温检测”。南港卫生院青年医生王仰菊正在交通管制卡点对来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在该镇防疫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抽调医生、交通警察、交通运输等人员组成交通管制卡点,加强对出入道路车辆管控、随车人员体温测量和车辆消毒等工作。她得到消息后,毫不犹豫报了名,成为了防疫青年突击队队员。“每天都要工作近10个小时,需要穿厚厚的隔离衣、戴口罩,对来往的驾乘人员进行检测,虽然辛苦,但和一线救治新冠肺炎的同事比,我所做的微不足道”。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