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彰显安徽担当 让徽商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真正走出去 补齐短板 加速助推现代家庭农场发展 长三角“牵手”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 优化人才结构 助力乡村建设 进一步加速整合科技成果转化
06版:声音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6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63期  下一期
长三角“牵手”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程榕娟 发布日期:2020-01-17 11:24:40

  “2019年1月~10月,长江三角洲地区41个城市中大部分城市PM2.5和PM10平均浓度环比上升,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气比例下降。”“水环境方面,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11个城市大幅度消除了黑臭水体,但相当一部分尤其是小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尚未达标。”在日前召开的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政协常委、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杨建军教授建议,随着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合作进程的深入,还需深化长江三角洲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
  2019年5月,长江三角洲三省一市签署《加强长三角临界地区省级以下生态环境协作机制建设工作备忘录》,标志着环境保护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但由于污染防治点多面广、原因复杂,区域协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污染治理协作和联防联控工作目前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针对当前的现状,杨建军建议,长江三角洲区域要坚持“共抓大保护”,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加快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司法和政策的一体化,推进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执行、统一评价。
  同时,深化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快构建三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合作办或联席办统筹,市(县、区)联动的常态化沟通会商机制。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污染综合防治、跨界污染应急处置、区域危废管控等为重点,加强省际毗邻地区规划、标准、监测、督查、联合执法等工作对接和协同,实现区级、边界乡(镇)、边界村“三对接”,构建多层多元联动工作推进机制。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