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在今朝(节选) 用传统家风家训文化助力立德树人 从“自找苦吃”到“苦中作乐”
02版:青年大学习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6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61期  下一期
从“自找苦吃”到“苦中作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干 发布日期:2020-01-10 09:49:47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周  干

  “自找苦吃”在大学生成长中具有重大意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学校中习得的知识要经过实践的磨炼,挤掉“水分”,才能获得“干货”。而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恰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大好机会。
  告别家人,离开习惯的“舒适圈”,虽已做好思想准备,但仍遇到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交通关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普格中学在半山腰上,山上物资匮乏,道路崎岖,很多生活必需品都要下山购买。从调味料到热水瓶都得由队员们一个一个背上来,每次上下都相当于爬32层楼。饮食关是难以越过的另一道坎儿,凉山多油多辣的饮食着实让我们不适应,经常有队员拉肚子。语言关在生活中尤为突出,当地人方言口音重,常常让我们觉得有些云里雾里。
  面对这些困难,队友们时常互相鼓励“要坚强啊”。我们把爬山当做锻炼的机会,背着包,提着塑料袋,在清晨加入下山赶集的彝族阿妈的队伍里;和队里唯一一个会做饭的学员学习做饭,我们戏称可以开一个“研支团厨师培训班”;向当地人学习一些简单的彝语,回到房间,队员们会用新学的彝语互相交流。这些努力让我们逐渐融入到普格的日常生活中,深深感受到大凉山里彝族同胞们的淳朴与热情。我们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在扎根基层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除了生活上的困难,志愿服务工作同样遇到了挑战。我们在团县委的指导下前往洛博村开展“童伴计划”,陪伴当地留守儿童。第一次到那里,我们事先准备的教学活动并不适用,仅仅靠课堂知识的讲解并不能完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结合这种情况,我们主动改变引导方式,在做游戏中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寓教于乐。在折纸飞机比赛的过程中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手工技巧;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指导他们画漫画角色学习绘画及配色技巧;在教唱英文儿歌的过程中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等。爱到最美是陪伴,他们的欢笑与信任让我们对接下来的志愿服务充满了信心。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们还会面对更多的困难与挑战,只有发挥“自找苦吃”的精神,敢啃硬骨头,敢担重责任,敢尝苦生活,才能在实践的大熔炉中增强本领,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