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电话 微 光 冬天的麦苗 苍松挺拔 千里送桂香 一种清孤非等闲
16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6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60期  下一期
一种清孤非等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宣城市工业学校 查晶芳 发布日期:2020-01-08 15:40:53

  每天坐公交去学校,车过二桥到下坊那段,右边一大片杨树林总是牢牢粘住我的目光。它们静立于空旷的田野,木叶落尽,树干纤细而坚挺,枝须分明,毫不纠缠,极为简净、清雅。有着风尘的沧桑,亦有老僧的禅定。浩瀚的天宇下,整片林子清峻得像一幅色调浅灰的国画。
  走在校园灰白色的水泥小径上,我再一次惊喜于眼前的疏朗。
  图书馆楼前的小花圃里有一排龙爪槐。曾经翠叶纷披像巨形蘑菇的它们,此际片叶不存,通身黝黑。碗口粗的树干笔直,到一人多高时“画风”猛变:烟墨色的枝干突然向四面极力散开,且屈曲伸展,交错盘绕,遒劲有力似条条飞龙,遨游在天。
  逸夫楼前小广场上那两棵粗壮的梧桐,原本遮空蔽日的繁茂枝叶,已悉数被砍,直立的主干上只剩几根光秃秃的粗枝桠,像一只张开的巨掌,五指坚挺地竖起,伸向寥远的苍穹。任风狂雨暴,岿然不动,清孤而豪壮,由不得你不注目。
  突然觉得,这没有花,没有叶,只有树干与枯枝的生命,何尝不是一种极美?
  它们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是这般明彻、简净。或瘦劲峭拔,或清寂孤寒,却无一不是端然从容、气度不凡。冬去春来,那些黝黑的秃枝便会“嘭嘭嘭”地绽开千万片绿叶,有的还会喷出一团团“火焰”,跳跃在明媚的枝头,世界因此无限生色。它们不起眼的外表下,蕴藏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正是鲁迅在《秋夜》里描述的: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骨子里却透着精气。
  删繁就简三秋树,一种清孤非等闲!
  想起北宋山水画《寒林图》:荒野空旷,土地贫瘠,老树枝枯叶散,一派萧寒。清初八大山人所画之树,也是老干枯枝,仅仅几个杈枝,几片树叶;光秃秃的树,还东歪西倒,荒荒凉凉。然,透过清寒劲峭的表层细细看去,皆有天真质朴之色、冷萧高古之气,且越琢磨越觉旷达深远,意蕴幽幽。
  而那些褪尽浮丽的素朴文字,亦如幽谷清泉般荡涤心神。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寥寥数笔,修饰全无,素极,简极。却恍见纯然一白中,诗人独对江天,手捧书卷,围红泥火炉,煮酒品香茗,赏雪吟佳句。始知真正的好文字,并非花团锦簇,艳光四射,只这般纯粹简朴,风烟俱净,更有深远的画意,悠长的回味。品读老舍、汪曾祺、季羡林等现代大师的作品,又何尝不是如此?淡淡的文字让你欢笑,又让你泪目。
  人,与画、与文亦有相通之处。那些没有华丽外表,只以素朴本真姿态呈现于世的人,往往更具从容气度与丰茂内力,其纯粹丰盈的灵魂磁石般将人牢牢吸附。《红楼梦》中的邢岫烟,家境不堪,随母傍亲,大雪之日连避雨之衣都没有,在一群穿斗篷披鹤氅的脂粉香娃中,尤显清寒贫朴。但她不卑不亢,温柔安静,“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宝玉赞其“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连凤姐那般精明厉害之人“冷眼掂掇岫烟的心性行为,竟不像邢夫人及她的父母一样,却是极温厚可疼之人”,因此“更比别的姐妹多疼她些”。《庄子》里的哀骀它,貌丑德沛,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众女却“宁为夫子妾不愿为人妻”,男子与其交亦深恋之。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并不鲜见,只是像那枝叶尽凋的三秋之树常常不为人注意罢了。
  树,是大自然的篇章。读树,也是读世界,读人生。这个冬天,我震憾于那些孤寒而优美的生命。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