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生关系的建立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 明确例句指向 扎实训练运用
13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6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60期  下一期
明确例句指向 扎实训练运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东至县至德小学 范金胜 发布日期:2020-01-08 15:52:57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都安排有“词句段运用”的训练。此训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所呈现的例子为抓手,自觉而明确地指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句段的语文能力训练。本文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字词句运用”为例,浅谈如何明确例句指向,扎实训练运用。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字词句运用”安排了两个练习,第一个是“照样子说一说,再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地毯
  天上的云/雪白雪白的/好像一群小绵羊
  大树/又粗又壮/就像……
  这个练习要求学生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体现了“读句子,想象画面”的语文要素训练重点。例句以自由诗形式呈现,分三小节,每小节三行,皆运用了比喻修辞格。第三小节的省略号部分补充完整后,每小节都可独立成句。
  例句以这样的形式呈现,是启示教师把教学指向哪里呢?一是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粗略感知比喻句在表达上的生动形象;二是指导学生仿说,大胆想象,运用这一表达方法畅谈自己喜欢的景物;三是播下诗歌创作的种子,让学生萌发诗性,仿照样式写一小节或几小节。明确了例句的教学指向,课堂上如何去达成目标,真实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呢?
  一、反复朗读,发现语言奥妙
  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谈谈自己的发现。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朗读就是理解,朗读就是发现。”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发现就包含在反复朗读之中。通过朗读,学生会发现这三个句子的相同之处:第一行写景物,第二行写特点,第三行写“像什么”。然后,教师让学生说说每句中两种景物相似之处,再展示图片——碧绿的田野和绿色的地毯、白云和绵羊群,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形成对句中两种事物(本体和喻体)在颜色、形状、特点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认识。
  二、借助媒介,补充诗歌内容
  例句的第三小节“大树/又粗又壮/就像……”,要求学生补充完整。在完成第一教学步骤后,学生凭借想象和阅读经验,有的说“大树又粗又壮,就像一个巨大的绿蘑菇”;有的说“大树又粗又壮,就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但多数学生没有画面感,想象不出大树像什么,始终缄口不言。这时教师需借助媒介,帮学生开启想象之门。根据大树形状绘简笔画,如宝剑状、伞状……根据练习插图,画上翻滚的云海、汹涌的波浪。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就会话匣顿开:大树又粗又壮,像一把直指苍天的宝剑;大树又粗又壮,就像绿色的巨浪……
  三、变式练习,感受语言表达
  为了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教师要告诉学生,例句是以诗歌形式表达的,可换成通常的语言表达形式——一句完整的话。“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地毯。”“葱葱绿绿的田野像一片柔软的地毯。”这样的句式表达学生驾轻就熟。那么,再给几个这样的句子,能不能改成书上例句的形式呢?设疑的同时,教师课件出示如下句子: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的绣花针;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岸边的垂柳随风舞动,就像小姑娘的长辫子。学生的表达欲望被点燃,诗化的句子便脱口而出。
  四、放飞想象,自由仿照练写
  言语的训练需不断进阶。趁学生表达欲望浓厚,教师可适时提高训练要求,让学生自由仿照例句想象表达,夯实训练基础,提升运用能力。有了三个环节的层层铺垫,学生已掌握了仿说仿写能力,教师提出仿写要求后,一节节小诗就像花儿一样在课堂上绽放——
  小草/柔柔嫩嫩的/好像刚刚出生的婴儿
  花儿/色彩绚丽/好像我们美丽的笑脸
  ……
  “字词句运用”既是对单元训练重点的巩固,又是对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适度拓展。本单元练习是教材第一次正式训练写比喻句,教学中没有提及比喻的修辞概念,但在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中,学生感知到了这种表达特点,掌握了运用多种形式表达的方法,体会到了让事物生动形象的好处,将成为学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动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