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生关系的建立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 明确例句指向 扎实训练运用
13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6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60期  下一期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虞昌彬 发布日期:2020-01-08 15:52:12

□天长市于洼九年制学校  虞昌彬

  小学数学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有不同学段的心智特征和外在表现,以及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阻碍。为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教师需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优化,更好地处理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浅谈相关认识:
  一、不同学段小学生的心智特征
  小学阶段的重要智力发展时期,既有学前学生的前运算特点,又有具体运算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向命题运算期发展的开始。小学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一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和趋势,以便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教学和引导。
  第一学段包括1~3年级,这阶段的学生前期具有明显的学前思维特点,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在前运算期必须依赖具体动作才能保持正确的守恒运算,如入学新生计算十以内加减法时,喜欢摆弄手指或其他物品来帮助思考,脱离这些就会出现困难或错误。教师须提供充足教具、学具让学生实践、自主探究。只有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才会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三年级学生可不再依赖动手思维,而能够通过具体实物表象完成复杂运算,进入真正的运算阶段——具体运算时期。学生具备了明确的分类和排列能力,清晰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为进入下一阶段做了充分准备。
  第二学段学生是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命题运算转化的重要时期,具体形象性思维高度发展,同时抽象思维也迅速萌芽。这一特点体现小学数学教学应特别重视动手实践,自主实践,自主探索,为命题运算期的到来奠定坚实的心智基础。
  二、不同学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外在表现
  课标提出十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我们将其概括为四个重要维度:
  1.概括能力表现
  第一学段小学生数的概括能力表现为从直观动作性的概括水平来掌握10以内的数,到直观形象地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概念。这一学段学生的生活范围、知识经验局限,对数的概念范围可超过生活范围,但不能真正地理解所有运算的数的实际意义。
  第二学段学生从形象概括向抽象概括发展,能将丰富的数表象与数的实际意义结合,掌握大量数的实际意义,且因空间观念的逐步发展,可概括出几何概念并掌握几何形体计算公式进行初级几何命题运算。第二学段后期,学生可形成初步的本质抽象的数的概念,在初步代数的水平上进行运算,具备了算数范围的交集、并集、差集等集合思想。
  2.推理能力表现
  小学生推理能力主要表现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第一学段学生可在简单数学情境中直接归纳推理,后期可在简单的文字演算中直接归纳推理。如从2+3=3+2、7+3=3+7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第二学段学生则可进行多步骤的间接归纳推理,个别学生可在初等代数的水平上归纳推理。如学习s=tv数量关系后,有的学生会推理出三者时间的函数关系。
  第一学段的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算术原理、法则作为大前提进行推理,从而完成演绎推理。后期很多人可用字母表示公式、原理、法则,并具体化。第二学段学生则可在算数范围内将原理、公式、法则进行多步骤演绎和运算,初步掌握代数和几何原理的演绎运算。
  3.空间观念表现
  第一学段学生可依靠直观形象逐步说出常见图形名称,了解概念的一般特点。第二学段学生则可依靠直观形象计算出规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体积,并结合实际进行组合图形的相应运算。第二学段末期学生可掌握旋转体,如圆柱、圆锥、圆台、球等的空间位置关系,判断轴的位置,对轴截面图、侧面展开图进行分析和综合。
  4.数学思想方法和教学生活经验表现
  小学生会在教师引导下逐步感受并形成浅显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概率思想在第一、二学段都安排了可能性的内容,学生不仅会求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还可根据可能性事件设计公平游戏规则,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预测。不仅如此,学生通过学习简单的概率知识可知道概率是理论上的精确值,生活中随机事件在具体试验中可能出现意外,也是对待概率的科学态度,同时对生活中许多事情也可用概率思想去理解和解释。
  三、不同学段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以直观形象性为主,初步发展的抽象逻辑性思维带有鲜明的直观特点,和数学学科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形成了矛盾。具体表现为:
  1.对概念理解不清造成错误。如4除8等于多少?由于学生对于“除”和“除以”理解不清,列式为4÷8。
  2.思维能力不足,中断或错误思考。如甲乙两站铁路长568km,两列火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甲车速度为110km/h,乙车速度为120km/h,5h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学生列式568-(110+120)×5无法计算,原因在没有理解题意又受例题模式思维定式影响,导致错误思路。教师应让学生估算两车速度和大于100+100=200(km/h),再估算两车5h共行路程大于200×5=1000(km),学生理解两车距离大于甲乙两地距离,就不会出现错误算式了。
  3.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效果。学生的数学材料形式化领会以及概括能力差、记忆能力尚不成熟是学习受阻的最重要的原因,这三种阻碍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第一学段学生常因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及概念不清。第二学段则更多表现在学习兴趣、意志力、信心不足带来的情感阻碍。另外,随着学习内容深化和拓展,更多表现为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不足以支撑而发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了解不同学段小学生心智特征和外在表现,及学习中常见阻碍,才能实现针对性教学,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