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锻造新时代育人队伍 汪惠民:开拓乡村教育的曙光 刘永霞:俯首甘为学子牛 方永平:化作春雨润幼苗 追忆余智新:“蜡炬成灰泪始干”
07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6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60期  下一期
追忆余智新:“蜡炬成灰泪始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01-08 09:59:05

  “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正直坦率,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上务实创新,作风严谨”……
  歙县新溪口中心学校的教师,回忆起2019年12月刚刚去世的学校原党支部书记、校长余智新,仍感到非常痛心和遗憾。
  2002年8月,余智新从黄山学院毕业以后主动要求到偏远的歙县小川中心学校任教。在那里,他一步一个脚印,从通教师到校办公室主任,再到副校长。跟他一起共事15年的该校副校长方建军回忆起和他相处的时光仍难以忘怀,“他总是周日下午到校,周五最后一个离开,工作兢兢业业”。
  “余校长除了在课堂,呆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办公室了,每天晚上他都是学校最后一个休息。他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关心每一个学生成长。担任副校长以后,他还喜欢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师生各方面的情况。”谈起余智新,该校教师张黎说。
  2017年2月,余智新作为该县最年轻的校长调任新溪口中心学校。他和班子成员详细分析学校现状后,提出“抓规范,树形象,提质量,促发展”的办学思路,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他要求班子成员带头确定高标准工作目标,向教师承诺,让教师监督,与教师比拼。他和校行政干部、党员教师带头,保证工作时间,保持工作激情,鼓舞教师信心。仅一年时间,就让家长和社会看到师生全新的精气神,学校当年的教育教学综合评估即获县良好等次。
  他积极推介身边的优秀教师,用身边的典型去感染和影响其他教师,2017年县“最美乡村教师”孙月淦、2018年县“最美教师”贺兵丁、2019年县“优秀班主任”汪群芳等都出自该校。“余校长积极为我们年轻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鼓励我们走出大山、开阔视野。”年轻教师宁雯说。
  在小川中心学校就是同事,后来工作调动又在一所学校共事的徐应华谈起余智新特别惋惜,“我跟余校长共事12年,对他非常了解。他总说干部干部,必须‘干’字当头。许多事情,他都是不等不靠,自己亲自动手。到县城出差,为了帮学校节约开支,无论多晚他都坚持当天来回……”
  在余智新的带领下,新溪口中心学校呈健康、快速发展态势,2019年实现春招和中考的“双丰收”,80%考生达到普通高中录取线,学校综合评估获县优秀等次。当地乡党委、政府发来贺信,秋季开学生源开始出现一股“回流潮”。
  “余校长关心退休教师,住院前还带领行政干部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上门慰问。”教师宁雯说,“余校长还关心残疾儿童成长,对一个重度残疾儿童,他‘送教上门’,不让任何一个适龄儿童掉队。”
  妻子汪林娟说起余智新余来几度哽咽,“他从住院到去世前十几天,一直关注着QQ工作群,每次都予以回复。我跟他说,你都这样了,怎么满脑子想的还是工作啊?”
  教师徐应华说:“余校长对全校两百余名师生情况都非常了解,是个很细心又很用心的人。他总是提醒我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可他却没照顾好自己,把自己累垮了……”

        □本版稿件由特约通讯员王政善,本报记者谢婷婷采写
        □特别鸣谢歙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