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基”验收到学校标准化建设验收、从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到创建优质均衡区、从定位“教育现代化强区”到瞄准“国内先进,全省领先”……建区20年来,六安市金安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大投入,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内涵式管理,取得了高质量发展,不断擎起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旗,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区域发展样本,让83.7万辖区群众享受着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金安区地处六安市东部,紧邻省会合肥市,崇文重教是该区的传统。全区有中小学150所、职业学校4所。其中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一所,市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四所,民办高级中学一所。初中2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6所,小学96所。义务段学生 8.1043万人,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5505人。全区幼儿园166所,在园幼儿 2.2815万人。回顾金安教育20年的发展历程,始终把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高起点定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金安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该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6%,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16.7%。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不断提高,金安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高标准规划
该区按照“相对集中,优化资源,改善条件,扩大规模,便于就读,提高质量”的原则,制定了《金安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合理调整城乡教育布局,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学生就近享有高质量的教育。城乡学校布局日趋合理。全区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建设任务提前完成。
2010年以来,该区薄弱学校改造、标准化建设等工程累计投入11.0504亿元,其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经费7.0504亿元(中央和省投入2.4435亿元,市级投入1.1亿元,区级投入3.5069亿元)。共新建校舍18.3901万平方米,维修校舍3.65万平方米,修建运动场地28.5241万平方米,标准化建设学校160所。购置设备30多万台(件、套),计算机6695台,图书145.8万册等。农村薄弱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全面优化,2015年,该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区国家认定。农村最美丽的是校园,城市最有活力的是校园。
近年来,该区积极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如期完成31所学校建设任务。科学、合理布局,优先落实“两类学校”达标,全面完成乡村小学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85个,达标率100%。加快智慧学校建设,出台《金安区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8~2022年)》,完成规划建设农村24个主讲学校46个教学点智慧课堂、24所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任务,投入建设资金约1850万元。

高品位打造
随着该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区大量新建小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进城人口剧增,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难”、“大班额”、“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城区学位缺口较大,影响社会稳定。
近年来,该区加快调整城区义务教育布局,快速推进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容量。六安市先后组织实施了两轮三年行动计划,该区按期完成两轮三年行动计划和区重点工程,共计新建、改扩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12所,累计投入资金约5.93亿元,新增班级640个,新增学位2.87万个。2018年,全区列入新一轮城区公办学校建设达10所。皋城小学、清水河小学、毛坦厂中学实验学校、金安路学校东校、人民路小学东校(扩建)、光明路小学、清水河学校初中部(扩建)等七所学校建设已经全面启动,计划2020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预计投入资金约7.7亿元、新增班级282个、新增学位1.32万个。
同时,该区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大力实施学前教育工程,持续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新建幼儿园9所,改扩建幼儿园16所,新建园舍面积9982平方米,改扩建园舍面积6958平方米。移交六所小区配套幼儿园顺利开办。双河镇、马头镇中心幼儿园续建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预计今年9月开园招生。届时,该区将全面实现城区街道和乡镇中心公办幼儿园全覆盖。

高质量发展
2015年,该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后,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久久为功,相继推动实施了“金安区中小学素质教育提升工程两个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近4000万元,推动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特色发展。
该区各中小学纷纷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月月有主题、校校有特色的提升实践活动,每年举办汉字听写大赛、经典诗文诵读、乒乓球比赛、校园足球联赛、啦啦操比赛、演讲大赛、“三对三”篮球赛、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师生文艺展演等大型活动二十余场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狠抓学生特长发展,金安教育发展提质增效,亮点纷呈,成效初显。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推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另外,该区中小学相继开设各类兴趣小组六百多个,创建足球、法制、国防、科普等各级各类示范校一百多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全区广大中小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人数和等级逐年提高。师生素养整体显著提升,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赞许,社会效益显著。

注重特色和品牌建设
毛坦厂中学成为该区的教育品牌。20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毛坦厂中学大力弘扬 “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勤奋拼搏,务实拼搏”的晋善精神,以务实的作风、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勇气,通过几代毛坦厂中学人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该校发展日新月异,教育质量大幅提升,教育影响力持续扩大,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经过几代毛坦厂中学人的艰苦奋斗,先进的办学理念、独特的管理模式、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流的教学设备、鲜明的教学特色、卓越的教学质量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广泛赞誉。广大学生、家长、教育界同仁及社会各界人士持续高度地关心与关注该校,众多媒体都对“毛中现象”作了专题讨论,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该校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近年来,该区高考成绩始终位居六安市前列。2019年,毛坦厂中学东城校区高考首战告捷,一本223人,二本673人,理科、文科本科达线率分别为81.4%、45.2%。毛坦厂中学高考再创辉煌,本科达线人数超1.1万人,连续六年突破万人大关。
20年来,有10万余名优秀人才走出毛坦厂中学,踏入高等学府的大门。2014年~2019年,该校连续六年高考达本科分数线人数突破万人大关,有九位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其中2018届应届毕业生范文祥高考698分,名列六安市高考理科第二名、省24名;2019届毕业生邵凯阳高考701分,名列省5名。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该区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机制。充分发挥毛坦厂中学优质教育资源,放大优质资源的品牌效应,带动建设更多的标杆学校,提升县域教育的整体竞争力。组建城乡学校联盟,促进城乡学校、教师协同发展。相继新建了毛坦厂中学东城校区、毛坦厂中学东城校区附属学校和毛坦厂中学实验学校,积极促进城乡学校、教师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