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良元:“小课堂”讲出“大学问” 高智谋:培育服务“三农”的种子
05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4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45期  下一期
高智谋:培育服务“三农”的种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9-12-11 11:08:23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37年前,在农村老家,高智谋目睹村里庄稼地遭受病虫害,乡亲们损失惨重的景象,萌生了从事植保事业的念头。37年来,他秉承“教书育人,服务‘三农’”的信念,站好三尺讲台,奔波江淮大地,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省模范教师、省先进工作者、省教学名师。
  课堂“烹调师”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高智谋总结出三个关键词:新鲜,有趣,灵活。
  高智谋认为,教学内容要时常更新,不能做好一套教案就一劳永逸,“如果讲的内容都在书本上,学生看书就行了,还要教师干什么?”
  为了让课程内容始终紧跟学科前沿,高智谋常浏览学术网站,到图书馆、资料室查阅学科专业最新的科研动态,充实更新到教案中,保证学生“每节课都能听到新鲜的知识,让学生心随‘新’动”。
  专业课程容易枯燥,怎么样让呆板的理论活起来?高智谋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每讲到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他都会把自己在田间或实验室遇到的各种典型案例分享给学生,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学生刘冬记得,上真菌学课程的时候,高智谋带来很多组织玻片,让同学们一个个传递,在实物观察中学到真本事。“如果只是在书本上、在PPT上看,就没有真切的感受,我们大家围在一起,手拿着组织玻片,就像面对着一个个真菌,很容易记住”。
  高智谋还有一个“拿手绝活”,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回忆起自己刚任教师时,“一本讲稿、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几个模型就是全部的教学设备”。面对信息化的趋势,“不创新教学方式,就解决不了低头族的问题”。翻转课堂、角色互换、启发式教学……这些听似很潮流的方法,年逾六旬的高智谋运用起来却得心应手。
  高智谋的课程广受学生欢迎,很多学生以上过高智谋的课为荣,喜欢他的学生们建了一个群“高门子弟兵”。用学生的话来说,高智谋“就是一个高级烹调师,每次都能制作出美味佳肴,不仅‘菜品’种类丰富,而且有营养,让同学们味蕾大开。”正因此,他的课堂虽然大门敞开,却极少有学生“溜课”。
  实践“引路人”
  高智谋一直有个愿望,希望青年教师多往农村跑一跑、教出来的学生都愿意从事农业工作,“这样我们的乡村振兴就大有希望”。
  2016年,高智谋成功申报了“安徽省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希望发挥自己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和学生成长。
  2018级研究生刘枭老家在农村,考上大学后一直对专业不太感兴趣,家里也不想让他再回“农门”。一次,他跟着高智谋到农村去调研。一到油菜地,老乡们就把高智谋团团围住,“高老师,这几天发现有病害,快帮我们看看怎么解决?”高智谋仔细地挨个地块儿察看,告诉老乡们怎么防治。临走的时候,老乡们握着高智谋的手再三表示感谢。
  这次普普通通的实践教学,深深触动了刘枭。看到老乡们急切的目光,看着高老师不顾严寒帮乡亲们排忧解难,他心里想,“我是农村长大的,为什么就不能学好知识,帮助乡亲们致富呢?”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刘枭立志毕业后回到家乡,用农业科技帮助乡亲们致富。
  像刘枭一样,很多学生在高智谋的影响下,喜欢上了专业,爱上了“三农”。
  高智谋认为,“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要知道影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因此不仅要做好知识传承人,更要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陪伴者和引路人,这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对学生如此,对青年教师,高智谋也一直充当着“引路人”的角色。高智谋总是以行动潜移默化影响他人,与课题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成长。他常对年轻教师说:“做科研首先要有思想、爱思考、善总结,更要运用到生产中,不然你的科研成果再好也永远只能放在抽屉里,就失去了价值。”
  农田“大医生”
  常年在农村跑,高智谋深知,农民种地喜欢来回换种子,缺乏科学的田间管理知识,这些都会导致病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
  “从培训抓起,手把手教农民怎么管理,才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因此,一到农作物生长关键期,高智谋就格外忙碌,他的身影出现在各地农田里,给农民大户讲课,帮着百姓解难题。
  2015年,无为县水稻纹枯病高发,该县农业委员会邀请高智谋去现场指导。到了现场一看,2000亩水稻全部倒伏了。了解后才知道,原来当地是圩区,水稻的土壤层很深,农民选择了不适宜播种的品种,感病现象严重。高智谋当时就把大户们集中起来,教大家进行技术抗害,最大程度减少了损失。
  肥东县不少农户种植油菜,菌核病防治水平较低,防治器械不先进,村民的防治意识淡薄,一遇到病害就损失惨重。高智谋为当地引进了烟雾机,教农民开展有效防治,产量显著提高,收益连年增加。
  高智谋把农民当朋友,“做事情马虎不得,有时候一点做不好,农民就容易受损失”。有的地方对培训组织不够重视,高智谋却从不含糊:“对农民的培训不能走过场,一次没用,就讲第二次,两次没用,就讲第三次、第四次,总会有大作用。”
  如今,高智谋每年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到农村开展技术培训,培训结束,他总不忘给学员和农户留下联系方式,便于他们遇到问题及时联系。
  高智谋说,“一辈子做教师,多培养些植保人才;一辈子和农民打交道,帮助他们增收致富。这是责任,也是骄傲”。

  高智谋(右一)在指导研究生分析实验数据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张华、通讯员曹雷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