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走进课堂,循循善诱;埋头实验室,废寝忘食;深入田间,俨然一派农民本色。安徽农业大学作为农业院校,太多这样的教师典型。从许良元教授的执著创新到高智谋教授的37年初心坚守,我们看到了“三农”大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希望。致敬“三农”,致敬涉农教育工作者。
全国优秀教师
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
日前,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上,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的许良元教授和同事们忙得不行,一方面要做好会务工作,另一方面许良元更看重赛场的“真学问”,别家高校学生都研发了什么创新设备,同行在工学专业教育教学方面有什么“真经”?
从教23年来,许良元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以爱施教,站好三尺讲台,做好学生引路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安徽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教学名师,获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突出贡献奖。
让学生爱上课堂
站上讲台容易,站好讲台很难。许良元在教学工作中很较真,从教23年来,他始终把讲好每一堂课作为最高的追求,把吸引学生爱上课堂作为最大的“学问”。
“前三板斧能砍好,就成功了一半”。许良元特别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眼球,尤其是前几次课,“一定要吊足学生胃口,就像厨师一样,如果你做的头道菜都不香,就很难吸引到顾客”。
2017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武磊说,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许老师讲课抑扬顿挫,听他的课就像在观赏一场情景剧表演。采用具体化的方式来进行直观教学,这样将会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上课前都会花很多时间提前把需要的图画在黑板上,有了清晰的图示,就能一目了然,很容易就能把概念讲清。
许良元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他坚持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的统一,将前沿的学术理论、学科发展方向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许老师讲课很有条理,枯燥的原理、公式经他讲解,总是带给我们直观、立体的体验,一看就知道做足了课前功夫。”2017级机制专业学生潘正远深有体会。
许良元平均每周要上12节课,每学期批改学生平时作业近500份。不管任务如何繁重,他都不会降低自己的工作标准。正是这种对教学的执著、对学生的真情,许良元的课程深受学生们喜欢。他面向全校12个专业开设多门工程图学课程,学生到课率极高,在最近10次学生评教中,获得8次优秀、2次良好。
勤勉的创业导师
工学院2007级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张军清晰地记得,2009年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比赛从早上8时到晚上8时,参赛选手不能出去,只能临场解决各种突发问题,指导教师只能口头指导。
“现场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都有,张军这一组却有条不紊。那是因为赛前,许良元指导张军做了很多次的模拟演练,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了演练。最终,张军团队获本科生组一等奖。当学生捧起奖杯、挥舞校旗的那一瞬间,许良元内心特别激动:“那是我第一次带学生参加比赛,我没有让学生失望,他们也没让我失望。”
由于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许良元被聘为学院创新创业导师。他把“这个名分”看得很重,“学院选我当指导教师,就是对我的信任。既然指导,就要真真实实地帮助学生,不能挂个名就完了,那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受聘以来,许良元结合自身专业,积极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历练成长。
2015级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孙相杰想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但对大赛一知半解,找不到方向,后来在辅导员的介绍下,找到了许良元。“一开始很忐忑,毕竟不是自己的‘亲老师’,没想到许老师平易近人,很快就拉近了距离”。
随后,从选题开始,论证技术方案、项目可操作性,每一个环节,许良元都参与到孙相杰团队里,前后两个月的时间,他和孙相杰“泡”在一起,给团队打气,帮助技术指导,反复演练。终于,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孙相杰团队获安徽赛区一等奖。
近年来,许良元指导学生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农建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七项大奖。
服务学生的“网红”
下午2时不到,工学院大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已经围满了学生,等着和许良元面对面交流。党员工作站是工学院为了密切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于2018年6月建立的服务平台。建立以来,成为教师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平台,特别是许良元,成了学生心目中的“网红”。
许良元耐心解答学生们的问题,忙到晚上九十点钟是常有的事。他希望每个学生都是带着问题来,拿着“答案”满意而去。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许良元还担任工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他充分发挥“双带头人”的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相互结合、有机融入,把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转化为推进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将党支部打造成坚强的政治堡垒,让党员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此,许良元探索了党建引领教学科研、党员引领学生成才的工作模式。
许良元注重调动所有党员积极性,他说,“老教师们政治觉悟高、工作经验丰富,负责把方向、提建议;青年骨干教师有干劲、有活力,负责实施各项党建活动,相互配合,团队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近五年,他带领党支部两次获学校先进基层党支部,多人被评为优秀党员,两人申报国家自然基金、一人入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两人入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以上五项、国家专利六十多项。

许良元(左一)在指导学生完善参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