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5题
什么叫家?以前我没有研究过,现在忽然间提了出来,还是让我从医院说起吧。
这一所医院是全国有名的,从医疗设备到医生水平再到病房的布置、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等,无不尽如人意。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我初搬入的时候,心情还浮躁过一阵,我想我那在燕国垂柳深处的家,还有那盈塘的季荷和小波斯猫。但是住了一阵之后,我的心情平静了,觉得住在这里就像是住在天堂乐园里一般,一个个穿白大褂的护士小姐都像是天使。大概一个月以后,我的病快痊愈了,我的心情却又无端地浮躁起来。我又想起了那盈塘的季荷和小波斯猫。我要回家了。
回到朗润园的时候,已是黄昏时分。在薄暗中,荷花的绿叶显不出绿色,只是灰蒙蒙的一片。独有我那小波斯猫,不知是从什么地方蹿了出来,坐下惊愕了一阵,认出是我,立即跳了上来,在我的两腿间蹭来蹭去,好像在说:“老伙计呀!你到哪里去了?叫我好想呀!”我一进屋,它立即跳到我的怀里,无论如何也不离开。
第二天,我照例4时多起床。最初,外面还是一片黢黑,不久,东方渐渐白了起来。早晨锻炼的人开始出来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小伙子跑步向西边去了,接着就从西面走来了一位挺着大肚子的中年妇女,跟在后面距离不太远的是那一位寡居的教授夫人。这些人都是我天天早上必先见到的人,今天也不例外。一晃神,我好像根本没有离开过这里。
等到天大亮的时候,我仔细观察我的季荷。一朵花正开在我的窗前,孤零零的一大朵,朝开夜,确实带给了我极大的欢悦。听从北京大学到医院来看我的人说,荷花先是一朵,后是几朵,再后是十几朵、几十朵、上百朵。超过100朵的荷花开得盈塘盈池,红光照亮了朗润园。
我把眼再略微抬高了一点儿,看到荷塘对岸的万众楼,与万众楼隔塘对峙的是一座小山。小山上树木丛杂,野草遍地,是鸟类的天堂。幼时读了“西塞山前白鹭飞”,很向往白鹭上青天的境界,只是没有亲眼看到过。一直到1951年访问印度,在从加尔各答乘车到国际大学的路上,在一片浓绿的树木和荷塘上面的天空里,我才第一次看到白鹭上青天的情景,顾而乐之。
其实就在我入医院前不久,我曾瞥见一只白鸟从远处飞来,一头扎进了荷叶丛中,不知道在里面鼓捣了什么,过了许久,又从另一个地方飞出荷叶丛,直上青天,转瞬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我难道能不顾而乐之吗?
现在我仍然枯坐在临窗的书桌旁边,时间是回家的第二天早上。我的身子确实没有挪窝儿,但是思想活跃异常。现在我真觉得大自然特别可爱,生命特别可爱,人类特别可爱,一切有生和无生之物都特别可爱。
现在我十分清醒地意识到,我是带着捡回来的新生回家来了。
1.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一进屋,它立即跳到我的怀里,无论如何也不离开”。句中的“无论”和“如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3分)
(2)现在我仍然枯坐在临窗的书桌旁边。(从词语角度进行赏析)(3分)
2.文章第二段写“我的心情却又无端地浮躁起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3.文章结尾“现在我十分清醒地意识到,我是带着捡回来的新生回家来了”,如何理解“捡回来的新生”?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1)“无论”和“如何”两个词连用,强化了小波斯猫在久别重逢后对“我”的依恋,突出了小波斯猫的可爱和两者关系的亲密。
(2)“枯坐”是无所事事地干坐着的意思,(1分)既准确刻画了作者大病初愈后坐着没有挪窝儿的情景,又表明了此时作者陷人对朗润园的周遭观察、回忆、思考之中。(2分)(意思对即可)
2.与前文初搬入医院的浮躁感受相呼应,引出下文要回家,表现了“我”对朗润园的爱恋。
3.答题要点:大病刚痊愈;感受到对朗润园的爱恋和回家的快乐,明白了什么是家;现在感受到周遭环境与生命的美好、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