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影:快乐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李鹏:坚定理想信念 奉献无悔青春 祁门县凫峰中心学校推深做实教育民生工程 东至县张溪中心学校:启蒙养正践初心 明理成人担使命 亳州市取缔123所非法办学机构
07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3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33期  下一期
祁门县凫峰中心学校推深做实教育民生工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特约通讯员 谢菲菲 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19-11-19 16:01:19

   “奶奶,我们的校园可真漂亮”、“爸爸你看,我们的厕所变成冲水式的啦”……近年来,祁门县凫峰中心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得益于教育民生工程的实施。
  为了能让学生拥有一个舒适、开心的校园生活环境,2016年暑期,该校将“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的黄泥土地面改造成洁净的水泥地面。翻新后的水泥地地面面积达到2400平方米。该校地势低洼,每年一到汛期涨洪水时,厕所中的排泄物就会被洪水冲向校园的每个角落,给清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给学生的学习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乘着教育民生工程政策的东风,2018年暑期,该校将建校以来一直用的旱厕改建成了贴上了瓷砖、冲水的厕所,干净整洁,大大提高了师生的幸福指数。为了让学生生活更加方便,还改建了四间浴室和重建了学校大门,维修了师生校舍,总投入62万余元。
  据悉,该校是市级“农村示范学校”。校长胡建辉介绍,该校处于村中央,校园面积不大,布置紧凑,加上办学资金的不足,所以多年来一直未能开设学前教育。2016年,为了推进学前教育的普惠发展,该校利用教育民生工程的政策实施这一有利契机,将荒废的一块空地新建成了一所占地26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共4个教室、可容纳120个幼儿的公办幼儿园。为了给学生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校为各班配备了空调。因考虑到学生们活动的安全性,今年5月初,将水泥地面的活动场所更换成了塑胶地面;四周做起了护栏,前后共耗资40万元。目前,该校的两个幼儿教学班,共有在校幼儿49人。同时,配备了四名幼儿教师,其中两名专职幼儿教师,确保了幼儿们有一个舒畅、安全、快乐的学习环境。
  本着“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教育”的理念,为了能让教育民生工程落到实处。秋季开学初,校领导班子利用放学后的休息时间,驻村入户进行宣传。采茶时节,班子成员就带着宣传材料走进茶树地里进行宣传。宣传途中,四年级学生李哲的奶奶说,孙儿的父母早已离婚,孙儿的父亲瘫痪多年,全靠她一人支撑着整个家,是民生工程让孙儿依然有书读,她替孙儿感谢政府、感谢学校。同时,该校还利用班级微信群对外出务工的家长进行线上宣传。除此之外,该校还针对残疾学生成立了送教上门工作小组,制定了“送教上门”活动方案。教师们利用放学和休息时间,走入这些特殊学生的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需求,每到一户,教师们就会对家长进行民生工程的解读。多年来,该校成功接收12名残疾学生,成功送教两人次,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近年来,随着教育民生工程的深入推进,该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好、校容校貌越来越美、教学质量越来越高。教育民生工程的实施,创造了更加美好的校园,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农村学生能接受优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