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生命杀手”——毒品 对毒品说“不”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3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31期  下一期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傅军 徐徐等 发布日期:2019-11-18 10:12:00

本报学生记者走进安徽省滨湖戒毒所

□本报记者  傅  军  徐  徐
  通 讯 员  亢丽娜  王  磊

    11月8日是我国第20个记者节,当天下午,合肥市50中学东校西园校区七(4)班八名本报学生记者走进安徽省滨湖强制隔离戒毒所,与戒毒人员面对面讲述吸食毒品的经历、危害,感受他们内心深处的深深悔恨,并走进合肥地区首家禁毒教育展览馆,听禁毒警官讲解禁毒知识。
    戒毒所党委委员、三级高级警长王新明接受学生记者采访时,呼吁广大青少年自觉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据悉,戒毒所于1992年9月建立,系全国首批成立的戒毒劳教所,占地面积83亩,建有行政办公区、教育矫治区、康复训练区、生活学习区、戒毒医疗区等五个功能区域。常年收治戒毒人员300名左右,其中收治新型合成毒品人员超七成。同时,面向社会开展自愿戒毒康复工作,戒毒康复中心是全国为数不多、我省最早的专业戒毒医疗机构,在我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知名度。

□本报记者  傅  军/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