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要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 “逆袭”而来的华丽转身 土木工程检测专业教师团队:精心打造路桥质检“医生” 杨振宇:视“教”为乐 视“育”为趣
02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3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30期  下一期
土木工程检测专业教师团队:精心打造路桥质检“医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9-11-15 10:07:25

  “我们要向藕长洪学长学习,做眼里揉不得一粒沙的桥梁质检‘医生’。”土木工程检测专业的师生每每谈到自己的专业时,无不自豪说。藕长洪是2005届土木工程检测专业毕业生,现任中铁大桥局七公司试验公司经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土木工程检测专业作为一个老牌专业,经过数十年的沉淀积累,已经形成了专业师资队伍强大,教学管理高效,教科研成果丰硕的可喜发展局面。
  厚基础:咬定“精品”不放松
  2018年,我省高校有九门课程入选教育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叶生副教授主持的《桥涵工程试验检测技术》课程入选。
  叶生是土木工程检测教研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是这个专业的“领头羊”。说起精品课程建设,叶生由衷地感谢学院和系里的大力支持。“课程建设是抓好教育教学的基础,系里给予最大程度上的支持,确保课程建设任务能够圆满完成。”系主任王常才表示。
  2008年,该专业就被选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当时就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桥涵检测是其中之一。团队成员、系副主任肖玉德说,“将工程检测的新理念、新方法及时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对土木工程系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叶生作为‘双带头人’,既做好党员示范作用,也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全系形成了多个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团队。”系党总支书记邹建华介绍说。
  重实训:瞄准“熟练”不满足
  2018年11月,在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升拓杯”学生无损检测技能大赛上,2016检测1班学生苏抗和其他八名学生脱颖而出,获团体一等奖、单项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3个,实现了每位选手参加的每个项目都获奖的既定目标。叶生被苏抗在学习中展现出的热情所吸引,时不时给他“开小灶”,引导他完成竞赛的每一步。
  学生们除了在校内实训,也会定期被安排到项目实习。2018年下半年,45位检测班学生先后前往合(肥)安(庆)、合(肥)芜(湖)高速改扩建工程及庐江县汤池旅游大道工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实习。不光学生参加实训,该系为锻炼骨干教师,会安排教师到项目实践锻炼。利用寒暑假,叶生和其他教师一同到省内公路或桥梁建设项目学习交流,了解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工程施工的标准化、精细化,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行业:突出“认同”不含糊
  “学校教的技能,企业用不上;企业需要的技能,学校里没教。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精髓,有效避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在谈到要加强校企合作时,院长张国栋反复这样强调。
  2017年,学院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土木工程系围绕“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积极与行业知名企业合作。
  校企双方共同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根据岗位人才需求情况,企业主动参与招生宣传,商定组班模式,明确选定的学生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双重身份,校企双方共同保证工、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最终达到学生、企业“双认同”的目标。这种合作既符合教学规律,又切合企业实际、适应企业生产周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从“一无所知”到“优势突出”,学生成长轨迹就是该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培养行业需求人才的有力见证。在用人单位的眼里,该专业毕业生都是“香饽饽”。

 叶  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