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要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 “逆袭”而来的华丽转身 土木工程检测专业教师团队:精心打造路桥质检“医生” 杨振宇:视“教”为乐 视“育”为趣
02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3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30期  下一期
“逆袭”而来的华丽转身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9-11-15 10:06:47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中,由该校汽车与机械工程系教师黄智勇、张翼指导的参赛团队经过激烈角逐获两个一等奖,位列安徽赛区之首。该校是全国唯一一所连续两年特邀进入智能汽车全国总决赛的专科院校。
  2019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程杰谈起自己参加各种技能比赛的感受时,不禁感叹道:“从省二等奖到国家一等奖,再从国家一等奖到今年的国家特等奖,通过技能比赛让自己有了很大的自信,现在即使与全国顶级的智能车团队同场竞技也能毫不逊色。”
  目前,程杰已通过了专升本的考试,被宿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录取。
  以程杰为代表的参赛团队来自于该校汽车智能控制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是该校汽车与机械工程系特色实验室,2013年建设,实验室设在该校汽车与机械实训中心。
  “作为汽车与机械实训中心主任,成立汽车智能控制创新实验室是教学所需,也是学院注重技术技能培养的目标要求。”作为实验室的创办人,黄智勇介绍说,“实验室致力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团队合作,将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从2017年开始,实验室试水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比赛就获二等奖,到2018年的一个国家一等奖,再到2019年的两个国家一等奖。这个平均组员不超过15人的汽车智能控制创新实验室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收获了三个国家一等奖,其中由程杰、郑小军和袁健组成的“鸿蒙”队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恩智浦” 杯智能汽车竞赛室外电磁组的52支总决赛队伍中夺得季军,获得一等奖(第三名),此成绩拥有“国特”的雅称,队员们除了奖状等荣誉,还直接获得恩智浦(中国)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5000元奖金。
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当这些代表着智能时代的词汇从职业技能大赛中走到学生的实训课堂,让我们看到了汽车机械类专业的发展契机。“本学期,我们系就有11个团队在备战各类比赛。据不完全统计,全系有超过一半的教师担任比赛的指导教师,他们给学生培训、带学生参加大赛、指导学生准备大赛,几乎没有寒暑假。”汽车与机械工程系主任梁洪波介绍说。
  通过全国技能大赛的比赛,让该校汽车智能控制创新实验室赛出了名气。日前,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主动找到该实验室,希望在拟开发环境感知自主运动多功能车的项目上有合作的机会。“我校学生在这次技能大赛取得不菲的成绩,吸引到我们的同行——‘汽车科研大咖’合肥工业大学的关注,证明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可以完成华丽逆袭的。”汽车与机械工程系实训中心实验员张翼补充说。
  近年来,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扎实开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像汽车与机械工程系这样的青年教师指导技能大赛团队不断涌现,用实际行动落实学院教学改革要求,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师生参加技能大赛2018年共获国赛奖项25项,其中一等奖5项、省赛奖项162项,学院获全国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创新典范奖。

汽车与机械工程系师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