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议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汉字 我的支教日记 探寻“图秘”之路径,丰富“观图”之策略
12版:教育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2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25期  下一期
探寻“图秘”之路径,丰富“观图”之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池州市贵池区杏花村小学 王翠萍 发布日期:2019-11-06 15:40:51

  在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性的思维,是一种表象的思维。课文插图比一般纯文本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更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借助丰富的图画,低段学生在阅读文字的时候,会觉得更为简单,能促使他们积极从绘本阅读转向文本阅读。国家统编教材一、二年级语文课本上的课文插图共有162幅,我们根据插图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将插图分为场景图、人物肖像图、动植物图、自然现象图和名胜古迹图五类。不同种类的插图,学生观察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观察场景图的方法和策略
  场景图是综合性插图,有一定的背景,描述课文中相关的内容。观察单幅插图、多幅反映事物变化过程的场景图或连环画式的场景图方法又有不同。
  首先,在观察单幅场景图时,先要概览整个画面获得整体印象,再查看细部图文对照,最后再欣赏整个画面。在观察局部时,可以按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其次,对于反映事物变化过程的多幅场景图,学生可以进行比较观看、学习。最后,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也有类似于绘本的课文,这些课文插图很多,像连环画,每个插图都对应着一个情景,学生可以借助插图把文中的故事讲出来,这样的插图,学生要记住顺序并看清图意即可。另外可以借助插图理解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
  二、人物肖像图的观察方法和策略
  人物肖像插图,仅仅突出人物形象,是几乎没有背景的插图,人物包括课文作者或课文中所提及的人物。这些图学生主要是认识人物,感受其伟大形象。如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中的两幅图都是雷锋昂首挺胸,挎着背包,迈步向前的雕塑作品,突显雷锋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学生据图了解、熟知这个人物,再去学习他的高尚品质。
  三、动植物图的观察方法和策略
  除了场景图配置比例最大,其次是动植物图,占比14.82%。低段学生都拥有一份爱心,对小动物和植物情有独钟。统编教材顺应学生心理,在课文插图中适当配置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和植物,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二年级下册第19课《大象的耳朵》中的插图,从左往右依次是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学生看这幅图,主要是看动物的耳朵有什么不同。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而其他动物的耳朵都是竖起来的。
  四、自然现象图的观察方法和策略
  低段课文中,自然现象图不太多,这类图描绘的是自然界中雾、雨、雪等自然现象。低段学生虽然看见过这些现象,但大部分学生没有仔细观察过,只有肤浅的印象。因此,这类插图呈现了这些现象的显著特征,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地了解了它们的特点。
  五、风景名胜图的观察方法和策略
  风景名胜图是以著名景点为画面主题,这类插图在统编教材低段课文中配置不多。观察这类图时,应抓住画面的主要内容来看。如二年级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有一幅“猴子观海”的景色插图,学生观察这幅图时,主要看山峰上的一块奇石,看看它和猴子有哪些相似之处,不必面面俱到,以免被其他的景物所吸引。
  课文插图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口头表达能力不足,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必将促进其阅读能力的大大提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