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扶贫影像记录
08版:视觉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2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25期  下一期
“走心”扶贫影像记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傅军 发布日期:2019-11-06 10:01:00

合肥学院驻泗县惠庙村扶贫工作队

  在我省东北部与江苏省接壤的偏僻地方有个惠庙村,这个村位于泗县东北角最偏远的山头镇的东北部,距镇政府四千米,距县城43千米,是泗县当年15个预出列村位置最偏僻的一个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4户609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11.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
  2017年4月,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合肥学院党委的部署安排,刘良宏、吴孔宝、刘鹏飞以合肥学院扶贫工作队全职工作队员身份进驻该村,几个月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立足“因村谋划,因户施策,因人帮扶”特色做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并在“志智双扶”中深挖潜力培育内生动力。驻村以来,工作队以发展三级产业为牵引,在扶出内生动力上想办法、出实招。一是积极帮扶贫困户发展家庭“小产业”。 二是重视帮助能人大户发展“中产业”, 三是积极发展村级“大产业”。
  结合大学的智力和人才优势,通过实施现代农业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种养;开放学校部分后勤服务市场,采取订单农业方式,积极鼓励贫困户利用家庭资源、结合自身能力积极发展种养殖业,快速提高贫困户的收入。合肥学院六家餐饮集团敞开收购该村贫困户自种的农产品供食堂使用和教职工购买,物流等费用由学校承担。扶贫工作队队长刘良宏说,学校让出部分后勤市场收购扶贫点农产品在贫困户的发展和脱贫攻坚中起到了明确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是贫困户自身发展过程的一个艰难的观念“蜕变”过程,驻村扶贫工作不断增强当地的“造血”机能,增强村民的自强自立意识,使之扶得起、立得住、走得远,一切只为了当地群众实实在在受益,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深入细致的工作提高了帮扶措施的精准度和扶持对象的满意度,多数贫困户已稳定脱贫,该村的贫困发生率目前已降至0.6%。
  惠庙村于2017年底顺利出列,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一跃达到13.1万元,2018年达17.53万元,2019年预计可突破30万元,乡村振兴基础更加厚实,人居环境更加优良,村民生活的舒适度进一步提升、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扶贫扶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关心的事。工作队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帮助贫困娃筑梦圆梦,扶出未来希望。一是协调当地教育部门维修小学校园、新建学生食堂,联系学院为小学建成一个生物标本室、捐赠了三十多套餐桌和价值3.5万元的图书及各类体育用品,改善育人环境。二是对接有关院(系),依托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开展书画、音乐、舞蹈、朗诵等丰富多彩的“手拉手”智力扶贫活动,促进留守儿童素质能力的综合发展。三是对接校团委实施“筑梦远航”计划,组织班级、社团与13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结对子”活动,递送学辅资料,解答学习疑难,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稳定的、接力式的帮扶措施及长效机制成效显著,2018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柏潜立、惠永康参加高考,成绩均超一本线,均不约而同地报考了合肥学院,分别被经济学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接力帮扶工作顺利移交给了学生所在的两个系,做到“助力筑梦不断线,协力扬帆促远航”。

扶贫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关注贫困户收成。

贫困户收获后的农产品销往合肥学院食堂。

与贫困户像一家人一样的促膝谈心是扶贫工作队常有的事

    2018年12月21日,合肥学院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昌超一行为惠庙村农家书屋送了600册图书,价值3万余元,内容涵盖农技知识、健康保健、大众文学、文化娱乐等。

    2018年7月5日,由于连降暴雨,惠庙村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农田几乎全部被淹,不少农户家中进水。惠庙村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走村入户,统计灾情,调动人力、物力,疏通水路,排除水患,督促、协助受灾群众搬离危险区域。由于救援工作及时、到位,当日下午,所有隐患均得到排除,灾情也得到较大缓解。

 

    2018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柏潜立、惠永康参加高考,成绩均超一本线,均不约而同地报考合肥学院,分别被经济学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接力帮扶工作顺利移交给了学生所在的两个系,做到“助力筑梦不断线,协力扬帆促远航”。

  惠庙村快乐的孩子们。

  □图片由合肥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提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