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驻阜南县王化镇张集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驻村扶贫三年多,他放弃了大学科技园的岗位到张集村。母亲撒手人寰、儿子读研究生时,他都与张集村的村民在一起。他就是2019年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获得者、安徽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副总经理(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副总经理)、驻阜南县王化镇张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夏世轩。
到贫困村去
2017年4月,夏世轩作为安徽大学选派干部由省委组织部派往阜南县王化镇张集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虽然对驻村扶贫没有什么任何思想准备,但作为党员,夏世轩二话没说,便抛家别子,远离省城到了田野乡村。
张集村交通闭塞,属于蒙洼地区、淮河分洪道。张集村共有六千七百多口人,光是贫困户就占了一千四百多人。为了保证张集村2017年能够脱贫出列,工作队一行驻村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在夏世轩进村后的三个月内,在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成员的陪同下,走完了全村3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认真分析致贫原因,根据每户需要为他们拟订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达到最佳的帮扶效果。
到阜南县工作半个月的时候,正在读研究生的儿子打电话问夏世轩:“爸爸,你为什么愿意去那么苦的地方扶贫?你这么大岁数了,你图什么?”这个电话让这个曾经当过兵的汉子激动地流泪了,他说:“你爸爸是个农民的孩子,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是党的教育和培养才走到今天这一步,我应该毫无怨言地报答社会。”
从省城到张集村的两年,夏世轩干净的白衬衫上落了层层尘土和汗渍,锃亮的皮鞋上沾满了每天也擦不尽的泥土,但他的心中却怀揣着组织的重托和对老百姓的真情。
选择坚强
夏世轩清楚地记得,2017年10月中旬一天凌晨3时,突然接到家人打来电话:“母亲病危速回见最后一面。”当夜夏世轩冒雨兼程从张集村赶往肥东县老家时,母亲已离他而去。
仅仅过了三天,还没有处理完后事,夏世轩忍着悲痛回到了他始终牵挂的扶贫岗位。此事已过去两年了,每每想起,夏世轩心中总是不能平静,满含泪眼,无尽心痛,但看到本年度张集村顺利完成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任务,心中得到了莫大安慰。
2018年正当脱贫攻坚克难正酣时,夏世轩爱人在家不慎摔伤,造成骨裂,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夏世轩却远在阜南县忙扶贫,脱不开身。那段时间,他爱人一个人在家,默默承受着伤痛和内心的孤独,整整七天靠叫外卖维持日常生活。
夏世轩是2014年转业分配到安徽大学,2006年作为省第三批选派干部在安庆市经济开发区挂职三年。2009年在江淮分水岭区长丰县任职两年,2017年作为省第七批选派干部到阜南县挂职扶贫,经常与家人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
“这么多年来,在基层一线扶贫工作中,夏世轩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个人的要求,工作中任劳任怨、忠诚担当,遇到问题总是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王化镇党委书记马俊广这样评价夏世轩。
“我曾经参观过王家坝,看着涛涛的淮河水,望着夕阳西下岿然屹立的王家坝闸,我想起王家坝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阜南人以宽广博爱、无所畏惧的精神震撼着我,净化着我的心灵。”夏世轩如是说。
张集村的蜕变
农历九月,51岁的贫困户王影的蔬菜大棚里一片热闹,看着长势喜人的红灿灿的辣椒,王影的脸上、眉梢里全是笑意。
说起当初建设蔬菜大棚,王影就提到了夏世轩。2014年,王影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田间遇到了夏世轩,表达了想自己搭建大棚的意愿,但大约两万元的资金缺口成了影响她把想法变成现实的障碍。村里帮助王影流转土地,夏世轩帮王影从安徽大学发展扶贫产业的资金中申请一万元给予支持,如果她发展得好,还将继续给予支持。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王影总是充满信心和感激。如今的张集村,不管是村集体还是农户都尝到了发展产业项目的甜头。2017年,张集村的集体收入几乎为零,如今村里光伏电站发电收益、蔬菜大棚土地租金、扶贫车间收益、老村室租赁收益、沟塘拍卖租金等多种项目让村集体经济壮大到四十多万元。
要想富,先修路。以前张集村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夏世轩和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上级总共投资三千多万元用于村里基础建设。到目前为止,张集村新修水泥路总共四十多千米,从根本上解决了出行难、生产难的问题。安装路灯190余盏,照亮了张集村的夜晚,也点亮了村民心中的希望。与此同时,扶贫工作队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百多万元用于中心村人居环境建设,修建十多千米的下水管网,农村电网、安全饮水、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逐步改善了张集村群众的人居环境。投资171万元建设两个占地十多亩的村级文化广场,给村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投资近百万元用于建设新村室,今年3月初已入驻新村室。
村民们都喜欢上了这位来自省城的干部。78岁的贫困群众王学秀一见到夏世轩就紧紧拉着他的手不松。王学秀指着自己干净的院子说,她家发生的变化离不开安徽大学驻村工作队的帮扶。11月2日,张集村制袜加工厂开工,制袜厂是由该村村民王道海从江苏省苏州市回村创业成果。“如果没有安徽大学驻村工作队前期的执著和认真,很难如期开工。”王道海高兴地说。
前不久,夏世轩被评为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夏世轩说:“我只是全国千千万万扶贫一线上的普通基层干部,没想到组织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这对我是一种鞭策,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带领张集村村民继续发展产业,让乡亲们脱贫后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夏世轩(右)和贫困户在一起
点评
扶贫是初心 扶人要扶志
驻村扶贫三年多,夏世轩放弃了大学科技园的岗位到张集村。母亲撒手人寰、儿子读研究生时,他都与张集村的村民在一起。在张集村,夏世轩始终和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干部打成一片,工作同心,调子合拍,坚持吃住在村,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克难中,就连母亲生病也不能前往奉养尽爱,在母亲临终时也不能尽孝。
夏世轩很低调,他表示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个奖是安徽大学驻村工作队的集体荣誉,将激励我们更加扎实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带领乡亲们向着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迈进。 安徽大学驻阜南县王化镇张集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 李 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