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的高 想的远 干的实 访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
03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2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11月0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22期  下一期
站的高 想的远 干的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9-11-01 10:25:55

  编者按  按照常理,教师就该站在三尺讲台上,如红烛一般燃烧着自己,将知识源源不断地传授给学生们。然而,在安徽医科大学有这样一支教育工作者队伍,他们组建起驻村扶贫工作队,把课堂搬到贫困村的村头巷尾,把先进医疗手段送到村民家门口,将先进的技能运用到扶贫当中,书写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诗篇。


——安徽医科大学驻村扶贫工作队泽沟村工作纪实

  夏夜的泽沟村。在新建的集休闲、娱乐、文化、健身等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妇女们结束了一天的劳动,成群结伴地跳起了广场舞,享受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老人们、孩子们也聚集到了广场上,老人拉家常说笑话,孩子们追逐玩耍……好一派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样貌。看到这样欢乐祥和的情景,安徽医科大学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忍不住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脱贫攻坚不是终点,未来的农村必将大有可为。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站在高处、想在远处、干在实处,奋力打赢这场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
  两年前,泽沟村不是这样的情景。那时的它是霍邱县重点贫困村之一,经济条件落后,不少贫困家庭还住在危房中,有的吃穿还未能得到根本保障。
  为了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着力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打赢一场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向贫困宣战的脱贫攻坚战役,将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群众的牵挂落到实处, 2017年4月28日,根据省委相关部门统一部署要求,安徽医科大学选派吴成义、李峰、张骏组成驻村扶贫工作队赴霍邱县城关镇泽沟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健康扶贫赢得民心
  5月22日一早,在泽沟村卫生室的大院里已经围满了十里八乡赶来的父老乡亲。这是在等候从省城大医院来的专家。
  “大夫,您看我这血压怎样?”
  “您这血压有点高,需要按时服药,我们给您带来了药,您来领取一下。”
  “大夫,我胃时常不舒服。”
  “从您这检查报告看,有点慢性胃炎,您先拿药,我再跟您说说服药方法。”
  这是安徽医科大学派遣第一附属医院各科专家到泽沟村送医送药下乡义诊,是2019年“科技活动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工作队的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体现。这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
  作为村与安徽医科大学的联络员,工作队一到,顾不着休息,就全心扑在村里进行各项调查,确保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了解情况,工作队把村里的沟沟坎坎都踩了无数次,跑遍了村里的家家户户。“村里的村民大多年纪偏大,身体情况不好。很多家庭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队长吴成义说,“我们工作队将情况向学校汇报后,决定发挥医科院校的特色,主要从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两方面开展工作。”
  健康扶贫,只有让群众身体健康了,群众才能动起来、干起来,才能把美好生活找回来。而村卫生室就是最贴近农村群众的医疗卫生机构,是为村民健康保驾护航的重要途径。当时的泽沟村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农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无从谈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作队积极争取,校党委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由安徽医科大学无偿提供了设备和资金,建成了新的村卫生室,并充实了必备医疗器械和药品。卫生室占地近600平方米,设有诊室、治疗室、药房等,布局合理,环境整洁,远远超过了标准化村卫生室的要求。卫生室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记录了全村贫困人员家庭情况、有无患病、致贫原因、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的健康台账,为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帮助。工作队还积极争取,为村里选配了六名医疗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并与全体村民们签订了《家庭医生签约》,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健康驻村队伍。从此,泽沟村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价格低廉、服务规范、优质便捷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让村民们享有了基本医疗保障,我觉得我们做得还不够,咱们得发挥三甲医院的特色。”吴成义和他的工作队认为。为了让贫困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三甲医院专家的优质服务,在校党委的统筹安排下,工作队组织各附属医院专家定期来村开展义诊及健康咨询活动,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义诊过程中,专家们就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知识开展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疾病预防意识,受到当地政府、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称赞。
  教育扶贫聚拢民心
  在整洁明亮的泽沟村小学里,学生们大睁着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欢快地看着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大哥哥、大姐姐们不仅带来了崭新的书籍和文具,还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告诉他们许多新鲜好玩的知识。这是安徽医科大学大学生到泽沟村开展志愿帮扶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工作队队员说。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工作队将教育扶贫作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采取多种举措让贫困村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
  首先,启动泽沟村小学校舍安全加固工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加固改造,为学生们接受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小学与泽沟村小学开展共建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然后,工作队还积极引进了一所优质幼儿园入驻泽沟村,补齐了学前教育短板,与义务教育进行了无缝对接。
  最后,工作队组织安徽医科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赴泽沟村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为孩子们普及农村卫生安全常识,开展心理辅导,并给他们送去食用油和日常生活用品,关注留守儿童成长。
  弘扬传统温暖民心
  2018年4月15日举行村民大会,与以前不同的是这次大会上17位“好媳妇”佩戴了大红花、发放了奖品,进行了表彰。“俺做梦也没想到,俺还能因为‘好媳妇’获奖呢。”一位戴着大红花的妇女含羞带笑地说,“我回去可得把大红花挂家里,好好孝顺俺们的长辈,不叫这个奖评错人。”
  这是工作队在泽沟村开展“最美家庭”、“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原来,工作队驻村后,经过多次走访,发现村里孝善文化不够浓厚,很多子女对老人不履行赡养义务,一味地将责任推给政府,自己却贪图安逸。“我们多次建议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加强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的有机结合,唤醒一些子女的孝道意识,让他们帮助父母摆脱贫困、安享晚年。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工作队队员说。
  为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作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队长的吴成义带领队员们重新起草了村规民约,并组织全村60岁以上家有儿女的贫困户召开了家庭会议,帮助老人与子女签订《赡养承诺书》,让每一位老人都老有所依、老有所爱。该举措的实施为2017年村出列、户脱贫发挥重要作用,保证了脱贫质量。为此,霍邱县委还专门制定了文件,并以泽沟村为试点村,率先开展实施。
  工作队还向村民发放了敬老孝亲倡议书和村规民约宣传单,制作文化墙,组织县文化团到村里演出传统文艺节目,开展孝善评选,设立孝善红黑榜,晒出子女在物质生活、精神慰藉等方面给老人的关心和关爱情况。同时开展“最美家庭”、“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发展经济惠及民心
  “村里要长远发展,离不开村级经济的壮大,促进群众增收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吴成义说。这些年来,工作队与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狠抓精准扶贫,大力发展村级经济。
  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建设光伏发电站、水面承包、入股分红等项目,泽沟村集体收入达到国家标准的7.5万元以上,彻底改变村集体收入少的现状。
  基础设施改善。工作队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以整合扶贫资金、一事一议财政资金、国家福利彩票资金等,主要用于扩宽主干道、新修连组道路、维护加固原始道路等。
  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泽沟村内1500亩水面、2460亩湿地公园和540亩家庭农场,通过自主发展、大户带动、互助合作、带资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
  如今,泽沟村的交通设施逐渐完善,农副产品外出更加便利,孩子们上学更方便了。截至目前,泽沟村的家禽家畜养殖200多户,水面养殖共155户482亩,种植大棚蔬菜976平方米,配合当地政府流转土地,打造占地2000亩的湿地公园,并引进两家企业对公园进行花卉苗木的规模化种植,为今后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打下良好基础。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张华、通讯员俞传芳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