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召荣:初心在农民和学生身上 夏义全:一生从教 大爱无涯
06版:高校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0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9月2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0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夏义全:一生从教 大爱无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9-09-25 10:09:50

十八年坚持无偿献血 安徽建筑大学退休教师

  “作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必须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夏义全在执教的三十多年里,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校园。
  三十七年把阳光洒给学生
  1982年,夏义全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安徽建筑大学成为教师,至今已经辛勤耕耘了37年。37年来,他本着“爱驻于心,尊重学生”的精神,把爱的阳光洒向他的事业,洒向他的学生。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祖国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项强国战略如雨后春笋。怀着为祖国的春天、科学的春天而奋斗的朴素、强烈情感,刚当上教师的夏义全不断在学术、教学上探索和创新。在电信学院,他不仅承担着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线性电子线路、数字图像处理、电路与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理论教学任务,同时还肩负着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毕业两年后,25岁的他获市科技成果奖。而立之年后,更是在学术科研上拼尽全力,取得许多可观的成绩。2010年、2012年分别获省教研成果三等奖。  2013年以来,获实用新型专利三项。2014年分别主编教材一部和副主编教材一部。
  在搞好学术科研的同时,夏义全十分注重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担任2010级电子专业辅导员期间,指导学生获多项奖励,如2007年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三等奖、2010年全国创新作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大三的时候,我第一次上夏老师的课,他教的是通信原理这门课。”2016级电子信息工程学生陈志超告诉记者,“因为夏老师是老教师了,加上他有过出国学习交流的经历,所以对通信方面的理解非常深刻独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给了我们很多帮助。”除了在课堂上,夏义全在课余时间非常关心学生,“有一次期末实验考试由于时间调整,有许多同学都错过了。错过以后要补考是比较麻烦的,但是夏老师跑上跑下沟通协调,重新安排了时间,为错过的同学补了实验考试。期末的时候,他正是最忙碌的时候,但还是为了我们去做了很多不是他责任范围内的事情”。
  虽然夏义全已经60岁,与自己的学生年龄相差非常大,但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却没有什么代沟。“夏老师的思想非常前卫,我们和他交流任何问题都没有什么障碍。”陈志超说,“他今年要退休了,虽然不再任教,但是我相信,以后的每一个教师节,他都能像在学校教书时那样被学生们的祝福围绕着。”
  十八年无偿献血一点二万毫升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
  2017年,夏义全获省教科文卫体工会系统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在18年献血路上的无私奉献,在37年教学路上的兢兢业业,身体力行地向自己的学生完美诠释着“身为世范,为人师表”的榜样力量。
  在无偿献血路上,已经60岁的夏义全默默坚持了18年,至今已献全血(血液)及血小板(血液成分)76次1.2万毫升。大爱,在这汩汩的血液中传递。截至目前,夏义全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现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颁发的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8至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献血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危害,我献血十几年,反而感觉身体倒是变好了。”当被问起献血的初衷时,夏义全笑着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就想着自己身体好,献血能救人一命就行。”
  陈志超听说夏义全的献血事迹后表示,夏老师从来没有跟他们提起过这些事,“我觉得很不可思议,一个人能坚持义务献血18年,真的是很难得的事情。但是这个人是夏老师,我又觉得好像没那么惊讶了,因为他就是这样一位默默无闻,却做了很多事的老师”。
  从1982年到2019年,37年过去,那个当年拥有壮志凌云的青涩教师到了他的甲子之年。在沉淀在岁月的日子里,夏义全从未忘记初心。
  一个人做一两件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或许不难,难的是一生都在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夏义全就是这样践行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理想和信念,这一路走来,矢志不渝,痴心不改,用鲜血和责任书写着自己的大义和大爱。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张华,通讯员曹雷、聂静洁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