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您山川灵秀有石如璧
03版:学生记者在行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0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9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0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我爱您山川灵秀有石如璧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9-09-23 10:11:39

   (上接第一版)

农博园的奇迹

□灵璧师范学校本报学生记者  吴亚楠
                  辅导教师  李新昌

  近日,我们学生记者在朱副园长带领下走进了震撼人心的地方——灵璧县现代农业博览园。
  该园的分部有四大展馆。分别是都市森林馆、沙漠植物馆、城市花园菜园体验馆、农业科技馆。都市森林馆,模拟原始森林景象,向观众展示雨林的神秘,充分体现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美好景象。沙漠植物馆主要汇集了亚洲,美洲,非洲,澳洲的植物。标志性沙漠植物同室争奇竞姿,完美地诠释了沙漠植被顽强的生命力。城市花园菜园体验馆各种各样的蔬菜汇聚一堂,全球名贵花卉云集争艳,同时也展现我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业科技馆主要展示现代农艺、农技,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
  这是属于博览园的小小奇迹。
  该园于2014年建园,占地1600亩,耗资两亿元。艰难的不是这些,而是各样的植被的移植。20世纪60年代,灵壁县是一块贫瘠之地,交通建设、对外界信息的获取都限制灵璧的种种发展。2014年,交通的全面建设完成,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盏盏路灯在每一个夜晚亮起,开通隧道。灵璧县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馆内有些“庞然大物”运输迁入都很棘手。如都市森林体验馆入门时见到的巨大榕树,这不是一棵普通的榕树,这颗巨大的榕树根部包裹着一块巨大的石头。朱副园长说:“迁入时是树裹着石头还有那一块土一起迁入的,当时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就这样至今几年的发展,该园已有三千多种植物。并有很多植物采用新技术栽培,如倒挂式栽培、立柱式栽培、分多层次栽培等。
  现在的灵璧县已经实现了很多现代化建设,这是属于灵璧县的小小奇迹。如今,农业博览园已经是国家AAAA级景区,同时也是学用示范研发基地,很多学生及研究者的“黄金屋”。该园倾力打造集农业生产、科普研发、实验示范、教育培训、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博览园。


美丽的花果世界

□灵璧师范学校本报学生记者  康小凤  张大秀
                    辅导教师  李新昌

  进入灵璧县现代农业博览园,一片翠绿的世界扑面而来,那一层层的绿都带着生机勃勃的味道。
  我们面对管道培植、立柱式栽培、倒挂栽培、智能打扫、移植而来的榕抱石、外遮阳、暖气片、室内温度牌……觉得这虽是一个小地方,但能够容纳中外特别是热带雨林中的植物,真是山灵川秀。
  我们进入沙漠植物展览馆,亚、美、非、澳四大洲标志性沙漠植物同室争奇竞姿,诠释荒漠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农业科技馆不仅有现代农技,还有未来的家居发展,无一不体现灵璧人民在改革开放后的不断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还有都市森林馆,硕多的果实、苍翠欲滴的新叶、粗壮的树木……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植物都展现在我们眼前,带给我们全新的体验。城市花园菜园体验馆,各种新鲜蔬果汇聚一堂,使我们的城市蔬果世界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
  随着我们学生记者的走进馆内,除了解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还有该园建设道路的艰辛。朱副园长告诉我们,他们从2013年起步,2014年建成,艰苦的付出带来了巨大的收获:该园不仅成为国家4A级景区,更是成为集科普研发、试验示范、教育培训、餐饮娱乐、养生益智、生态环保等八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博览园。
  不知不觉已经参观结束,我还有些意犹未尽,深刻地意识到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创新精神的渗透,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该不断学习、发展、进步。该园的发展是灵璧县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在新时代中排除万难、发展壮大,也体现了中国速度。作为中学生,应该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数字中看发展

□灵璧中学高一(12)班本报学生记者  王哲哲
                        辅导教师  马海申

  小的时候,我最大的愿望是能住上高大宽敞的楼房,我幻想着那种电影、电视里才能看到的窗明几净的房子,我烦透了一家人蜗居的小平房,低矮,逼仄,一到下雨的时候,那更是我噩梦开启的时候。到处是污水、到处是垃圾,我有好几次在晚上栽倒在污水里,差点要了我的小命。可是现在我睡梦中都能开心的笑醒,我们家住上楼房了,我也有了自己小房间,我把它布置得美美的,是只属于我的温馨小天地。我们的县城扩大了好多倍,经过对房地产管理局的采访,我发现截至2018年,灵璧县房地产开发投资30.48亿元,增长39.3%,其中住宅投资22.52亿元,增长55.0%。年末住宅竣工面积41.25万平方米,增长36.8%;房地产销售面积94.55万平方米,增长46.7%。2018年,灵璧县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6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25万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74万元,增长9.8%。看到这喜人的数字,我好幸福。我相信,我们幸福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的。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了急事,爸爸要跑到邮电局给叔叔发电报,而现在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截至2018年末,灵璧县固定电话用户2.5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9万户,比上年增加1.4万户。现在5G时代已经到来了,我好憧憬科幻的未来生活啊。
  当年叔叔外出回家的艰难历程似乎也不再了。每年叔叔从外地回家都会激动地给我说,小哲哲,你真是赶上了幸福的时代啊,我每次回家都能看到不同的灵璧,我不敢相信路这么平顺、这么通畅。
  现在灵璧县都修建二环、三环道路了,宽敞平直的“虞姬大道”、“钟灵大道”等,还有我都叫不上名字的道路,把灵璧县城和乡村紧密联系在一起。灵璧县还修建了一条穿越凤凰山的隧道呢,这一切的变化让我骄傲,让我感觉淬不及防,因为每天都在变化。到2018年,灵璧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通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26亿元,增长5.0%。全县公路里程578千米,建成农村道路2409千米。还有303国道、104国道,201、301、233省道贯穿灵璧县境,距京沪高铁20千米、观音机场60千米,新汴河横贯东西,距离连云港、南京港两大港口200千米,可以便捷地通江达海;京台高速、徐明高速纵贯南北,泗许高速、宿淮铁路贯通东西。

 

我们的新时代

□灵璧县第一中学高三(30)班本报学生记者  刘冰冰

  在秋高气爽之日,我们走向街头,感受着城市的变化。你看,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绿树成片,路灯高耸地矗立着,为来往路人指明了方向。走在钟灵大道上,我们遇见了一位花草修剪师。她正在打理路边花坛中的枝叶,那些枝叶在剪刀的一开一合之间出落得更加有致。“从前大家只重视经济,谁去管环境怎么样啊,最近我们这种工作才渐渐稳定下来,环境变好了,我们的生活也变好了……”李阿姨耐心地与我们说起她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这些年来生活与工作发生的巨大变化,提及到自己的工作时,她感叹“你看我的工作虽然只有很小一部分,但我把这一部分尽力做好,让这一片环境变好,我也算是出了份力”。她看向我们身上“学生记者”的字样,笑着说“你们这一代人遇到了好时代,你看现在社会变好了、国家变强了,我们生活也变好了……”
  接着,我们到了我们最熟悉的地方——灵璧县第一中学。我们作为学生记者走进该校校园,那里绿树成阴、环境优美,在占地8.2万平方米的校园内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图书楼、办公楼、综合楼、电教楼、科学馆、师生宿舍楼、学生餐厅等二十多幢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基础建筑。教学功能区、食宿功能区、文体活动功能区错落有致,大气中透灵动,恢弘中见典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草坪、鲜花、绿树遍布校园,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走进校园,芳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这些无一不体现着灵璧人的匠心独具。
  走进一间间教室,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让小小课堂能够展现大千世界。于书香之中,我们听见一中学子的朗朗书声,更看到了他们对于知识的追求与渴望。我们走近艺术楼,那座高大的建筑似一个钢琴优雅地坐落在新校区的校园内,为喜爱艺术的师生提供全省一流的艺术殿堂。图文信息中心气势恢宏,雄伟庄严,更是展示了灵璧一中持续发展不可阻挡的坚定信念。
  坐落于历史古城,该校从一所破旧的小学堂走向现代化的名校,从兴办属于灵璧人的教育到全面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打造出属于灵璧教育的名片。在这里,一位位老师悉心教学,一名名学子努力拼搏,向着美好的未来、伟大的梦想奋进


走在振兴之路上

□灵璧县第一中学高三(30)班本报学生记者  解筱冰

  近日,我们学生记者穿行在灵城大街小巷,漫步于外环公路旁,聚焦城区变化,以脚步丈量灵璧县70年发展之路。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灵城70年巨变,凝聚在人行道上的一块块砖块中。犹记当年,脚下的人行道上常有裂痕,有时甚至缺了几块,而盲道上更是停满了电动车、自行车,给百姓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如今,路面变得更加宽阔,人行道上砖块整齐,人们都自觉地把盲道让出来。偶尔有碎裂的砖块很快便能更新,还有路边的绿化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现在出门,能切实感受到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到处都有人行道,再也不用担心拐杖陷进泥里了。”居住在光明街的李凤萍奶奶在得知了我们的来意后,笑呵呵地说。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灵璧县70年巨变,蜿蜒在内城外城的一条条公路上。在公交车候车亭,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乘客。“灵璧的变化真是大,想我当年出外当兵,只能坐长途汽车,路况也不好,每次探亲都要颠簸一整天。”如今居住在江苏省南京市的郁老先生无不感慨地说,“今非昔比啊,现在不仅出行方式选择多,而且处处通上了高速公路,从南京到家乡,乘高铁只要一小时。”众人听罢,都纷纷点头。“我是从向阳乡来看女儿的。”一旁拎着行李的金老先生笑眯眯地说,“现在的公交车和以前简直是天壤之别。不仅有空调,还没有汽油味儿了,是电动的。路也平整了,我睡了一觉,居然就到了。”大家都笑起来。是啊,遥想当年夏夜,妈妈骑着电动车载我回家,路上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还有骑进坑中颠簸一下的危险。如今四处灯火通明,人潮如织,走到哪儿都有路灯照亮前行的路,让人备感温暖与安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灵璧县70年巨变,绽放在百姓的笑颜中。驻足奇石大道,我不禁回忆起童年。那时,脚下的水泥地尚且是一片田野,是城区百姓踏春时的必经之地,是农民伯伯的幸福所系。如今,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所所学校读书声朗朗动人。灵城镇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扩展、充实。居住在新式小区中的居民,每天晨间饭后,都可在汴河公园散步,书院路两旁的绿阴下,时常可见一桌一桌下棋、说笑的爷爷、奶奶。且看滨河大桥飞跨汴河南北,每到周末的晚上,都亮起盏盏彩灯,引得许多百姓来此欢歌笑舞,为百姓出行架设了一条“快捷路”,成为百姓心中的“彩虹桥”。城边的灯亮了,百姓的心暖了。
  70年栉风沐雨,70年风雨同舟。灵璧县由一个护城河内的弹丸小城发展成为如今人口百万的美丽城镇,一条条路延向四方,不断拓展着灵城人的眼界,不断刷新着游子对家乡的认识。曾经开辟了出乡之路的青年,如今踏上了归乡之路;曾经因不卫生饱受诟病的路边摊之路,如今走上了干净放心的餐饮之路;曾经混乱芜杂的“一元的”之路,如今成为了贴心安心的电动公交之路。灵璧县的路,正在祖国复兴的推动下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