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论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怎样走出学习书法的误区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3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70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70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东至县官港镇中心学校 程 琳 发布日期:2019-09-18 11:08:12

  随着教育教学方向的改革,为了更好地满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农村学生也感受到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魅力,近几年“班班通”设备已逐步走进农村小学的课堂。这对于农村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多媒体技术的引进能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课堂的魅力,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一、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才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对诱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生动形象,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在教授《九寨沟》这篇课文时,当时我是先设计出课件,展现了九寨沟的插入云霄的雪峰、憨态可掬的小熊猫等迷人的景物。接着下载一个动态的九寨沟游览图视频,然后用“同学们,你们想走进这个美轮美奂的梦境中去吗?”的问题来激发学生那种渴望的神情。学生顷刻间活跃了起来:我想知道九寨沟到底有多迷人?雪峰到底有多美?原始森林是个什么样子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为学习这篇课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利用“动画”突破教学重点
  “班班通”设备的引进,让我们获得了另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每当我们在备课时发现课文的内容比较新颖,可是学生又无法理解的时候,我们就会选择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视频,利用多媒体设备嵌入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形象、更便捷地让学生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点。
  如《螳螂捕蝉》一文,讲述了一位少年如何利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典故来巧妙地劝说吴王不要轻易攻打楚国的故事。这位少年描述昆虫之间故事的那一段,正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最好机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出来的动画情景,演示出露水、蝉、螳螂、黄雀这些事物出场的先后顺序,让学生更加形象化地理解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接着启发学生分析它们最后的下场的一个原因。用这种教学手段诱导学生质疑,有效地满足了学生渴望探索的心理需求,突破了教学重点,发展了学生思维。
  三、以多媒体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多媒体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像、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和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
  如在教授本学期的一篇名为“当教师不在的时候”的作文时,我在备课的时候已经将各种教师不在的场景图片用PPT的格式展现出来,引起同学们对以前课堂的一些难忘情节的回忆。在作文的整节课堂上,同学们表现的都特别活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作文课堂上的重要性。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农村的教学条件、课堂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以前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时,学生对唐僧误会孙悟空感到很是气愤。在备课当中,我便直接播放了《西游记》电视剧中的有关“三打白骨精”的片段,同学们看到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神态、语言,便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之前的疑问。然而在播放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过程中,也会从同学们的表情当中感受到他们很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些对于小学生语文教学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21世纪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从而开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又一个崭新局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