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数字化让家校(园)共育不再难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9-09-18 10:52:12 |
“家校(园)共育”巡回研讨会暨安徽省首届家庭教育论坛举办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的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有效推动广大中小学(幼儿园)做好“家校(园)共育”工作,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步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7月12日~13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安徽青年报社等相关单位,在合肥举行“家校(园)共育”巡回研讨会暨安徽省首届家庭教育论坛,共同构建有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赵刚教授,现场带来题为《家校合作:让每一个孩子未来都精彩》的报告。他用丰富而又贴近生活的事件、图片以及影像资料给参会者带来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把教育寄托给学校,孩子的人生注定失败”“欠缺优秀家庭教育的人生注定是灰色的”“家庭是重要的资源,家长的缺席同样会带来教育新的不公平”……为了阐释这些观点,赵刚教授以深入浅出的讲课方式,通过分享真实案例与典型教育故事,从多方面阐述了家庭教育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科学育儿,重在家长 “你们的孩子,从你们而来,但不是为你们而来”“成为孩子的朋友,是家长的最终归宿,也是家庭教育的前提”“父母的品质决定着孩子的品质,什么样的家长造就什么样的孩子”……会议现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孙德玉教授金句频出。 家校(园)共育,一键解决 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强,针对家校共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难题作了题为《数字化背景下家校(园)共育的有效途径》的报告。他指出,家校(园)共育难就难在“有共无育”,教师缺能力,家长缺方法。中央电教馆组织实施的“家园共育”数字化项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等单位组织实施的“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就是要借助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优秀专家资源和《中国家庭报·家长学校》、国家卫健委《青春期健康》杂志、《幼教365》等平台的专业力量,让学校有抓手、让教师有资源、让家长有方向。 “新家庭教育”:让所有家庭都成功 会议现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局长何云峰,就区域如何推进家校共育工作分享了“邗江路径”和“邗江经验”。“让所有家庭都成功”是何局长的核心理念。他指出,2016年,邗江区就在全国较早的提出了新家庭教育概念,并结合各学校特点,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活动,从“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到百草园幸福父母学堂、幸福儿童学堂的建立,再到新家庭教育实验的系统建构和实施……2017年11月,邗江区在全国首创“新家庭教育实验”。 和家长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孩子入园,家长入校”,在会议上,宣城市第一幼儿园园长朱春华对家园共育有着这样的清晰定位。作为安徽省第二批加入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的幼儿园,“如何抓住项目契机,多方协力让园所‘家园共育’再上一个新台阶?如何调动家长、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携手特殊家庭?如何有效利用家长、社会资源?”这些都是她要思考的问题。 家校应该像一双筷子 会议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岳峰小学校长谢清田,对岳峰小学的家校共同体探索之路做了深入的阐述。岳峰小学位于“五岳独尊”的泰山脚下,目前是“一校两区一园”的办学格局,并以“峰文化”筑牢育人根基,坚持三主体育人,构建了“四级管理、区域联动”家校共同体模式,形成了“学校家委会为引领、年级家委会为组织、班级家委会为核心、片区小组为主体”的四级管理网络,按照就近与自愿原则,形成片区联谊小组,开展片区教育活动。 □本版稿件由黄世凤、韩如意采写 会议开幕式现场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 赵 刚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孙德玉教授 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 刘 强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局长 何云峰 宣城市第一幼儿园园长 朱春华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岳峰小学校长 谢清田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