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结霜 高考阅读模拟 二十九岁的“睡莲”
06版:模拟中高考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69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9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699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高考阅读模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9-09-16 10:26:5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据游戏咨询机构伽马数据估计,2017年第一季度,《王者荣耀》取得了55亿~60亿元的收入,估计占整个手游市场收入的20%左右。与市场上巨大成功相伴而来的是社会上的争议不断。小学生沉迷游戏后刷爆家长的银行卡之类的新闻不断出现。在社会关注之下,《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系统推出当天,港股收盘时,腾讯股价下跌4.13%,市值蒸发151亿美元。
    《王者荣耀》的防沉迷系统被众多媒体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目前,各大网络游戏厂商都制定了相似的防沉迷系统规则。
    实际上,网易、暴雪等各大游戏厂商所遵循的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已有超10年历史。2005年到201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曾联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公安部等部门发布了多个“游戏防沉迷”条例。
    然而,以上政策执行得仍不到位。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游戏绿色度测评统计报告》,自2013年以来,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当年所有测评游戏中的占比却在下降。而且,2016年没有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仍占到当年所有测评游戏数量的71%。 
    材料二:《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去年网游用户数量达到5.66亿人,同比增长5.9%。记者调查发现,从几岁的中小学生到四十多岁的中青年都有沉溺于网游的玩家。因为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同伴负面影响等种种原因,许多青少年愿意到网游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而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希望在网游的虚拟世界里获得在现实工作中难以取得的成就感。
    据一些游戏设计师介绍,企业内部对游戏设计的考评就是靠每日活跃玩家(DU)等指标,为了达到目的,游戏就会每天搞整点活动等,刺激玩家提高在线时长。某些游戏厂商虽然推出游戏防沉迷系统,但通过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未成年人依然可以“畅游”该游戏。因为网游后台没有核查申请人和玩家是否为同一人,实名制根本落不到实处。以游客身份登录的,虽然系统默认为未成年人,但仍然可以凭游客身份充值买游戏装备。(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有专家称,防止沉迷网游最关键的是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多培养孩子现实中的兴趣爱好,加强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应该进行管控和限制。作为游戏运营企业应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真正落实实名认证。社会公众及网络平台对涉及色情、暴力的游戏及时举报。同时,网络平台还应大力推荐、宣传积极向上并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绿色游戏。   
    青少年受到网游的吸引,说明网游有强大的吸引力,文化需求的出口还不够。为此,应建立有效的推动机制,把绿色游戏当成产业来做,并对整个行业进行引导,推动更多的企业越来越绿色。要用运动锻炼、兴趣爱好、绿色游戏等来占据青少年的闲暇时光,有效促进身心健康。(摘编自《新华网:网游在和我们争时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十多年前游戏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就已经在网易、暴雪等各大游戏厂商中推行。
    B.刺激玩家提高在线时长、允许游客充值等行为,违反游戏防沉迷条例相关规定。
    C.当前不少成年玩家沉溺于网游,其心理成因与那些青少年玩家有某些相似之处。
    D.那些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的青少年,比较容易成为沉溺于网游的玩家。
    E.大力推行绿色游戏、运动锻炼等有益活动,就能做到真正防止青少年沉迷网游。
    2.当前游戏防沉迷系统取得的效果欠佳,主要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参考答案
    1.C.D.
    2.游戏厂商为了经济利益执行不力;不少青少年希望在网游中寻求精神寄托;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家庭关怀、学校教育有所缺失。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