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逍遥津小学教育集团

今年上半年,思政教育是个“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3月1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一席话,一度为各级给类学校做好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
令人欣喜的是,在合肥市庐阳区,就有这么一所小学,百年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目标,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次作业中,在细微之处彰显教育的力量。历经百年沉淀,学校向社会培育出一批批优秀学子,被老百姓赞为“家门口的好学校”。她,就是合肥市逍遥津小学教育集团。
育人先树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荣誉的取得都离不开全体逍遥人的默默付出,离不开他们对育人初心的坚守。恰逢全国第35个教师节,让我们一起走进庐州府百年名校,追随几个镜头,倾听“逍遥人”的育人故事。
镜头一
一堂“煞费苦心”的班队会
升入五年级了,班里的小可爱们怎么一下子变安静了许多?没精打采的,一个个看起来很累,尤其是那几个成绩不错的学生。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发生在去年秋季开学的一幕,虽然开学时工作又多又杂,但这一细微的变化还是被时任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五年级(三)班班主任王丽娟发现到了。一打听,才得知因为上了五年级,家长给孩子报了更多的辅导班,每天晚上作业都很多,睡的玩,课堂上难免精力不足。为了了解更多学生们近期的烦恼,帮助他们解压,王丽娟觉得有必要开展一次《成长的烦恼》主题班队会了。
从教9年,作为一名班主任,王丽娟已经记不清大大小小的班队课开了多少次。在她看来,每节班队会课对学生都是一种思想教育,所以每一次都会精心准备。
这一次也不例外。定下班队会后,王丽娟提前了一个星期做准备,她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烦恼卡,让他们写上自己近期的烦恼,以及成长中遇到的烦恼,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要求不署名。收集好烦恼卡后,王丽娟认真阅读了每一张卡片,发现学生的烦恼大多数来自父母给的学习压力、报辅导班、写课外资料,以及每天同样的话说好多遍。
班队会开始了,学生们分类分组进行交流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从事先准备的烦恼箱里抽取一张,读出他人的烦恼,并说说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烦恼。学生们一个个感同身受,有的甚至落下了委屈的眼泪。为了缓解气氛,释解心中的压力委屈,王丽娟将学生们带到操场,让他们在跑道上尽情地奔跑、呐喊,喊出心中的烦恼。一圈一圈跑下来,学生都累了,压力也都释放了。
然而,班队会绝不止于此,学生们的烦恼只是在这节课得到了缓解,那么回家呢?为了让家长们也了解孩子们心中的压力,王丽娟通过家长群,给家长们和学生安排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互换身份,周末家长当一天的孩子,写孩子所有的作业,上辅导班时陪着上,孩子当一天的父母,做家务,还要不忘时刻叮嘱“孩子们”认真学习,检查作业。一天结束后,家长们了解了孩子们的压力,孩子们也明白了家长们的辛苦,也懂得了感恩。
镜头二
一场热血沸腾的开学典礼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在今年的开学典礼上,逍遥津小学本部的学生们沉浸在一片红色的海洋中,家长志愿者举着长5米,宽3.3米的超大号国旗走向操场,身着统一校服的学生们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中》,刚入学的100余名一年级新生,第一次强烈的感受到爱国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
活动结束后,少先队辅导员马冰清兴奋不已,忙活了几个通宵的开学典礼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别样的爱国课,值了。
2017年,马冰清被任命为学校少先队辅导员,作为一名新手,对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是什么?少先队怎么开展工作?这些基本的“常规项目”,她都是一知半解。但有压力就有动力,为了不负校领导的重托,她主动向团区委组织学习,坚持参加庐阳区教体局团队开展的微培训,自学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教育纲要》等专业书籍,系统地掌握了少先队工作理论和方法。2018年10月,她还加入了庐阳区张轶群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向身边优秀的前辈学习。正是这股钻劲,让马冰清快速的成长起来,她成了学生眼里的“马姐姐”。
“大队辅导员是学生最早的政治启蒙者,儿童团、少先队是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组织。”马冰清说,基于这样的定位,她时刻将组织性教育、爱国教育、道德教育渗透到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并牢记:学会爱国,从爱胸前的红领巾开始。回顾过去两年,马冰清先后策划了读爱国主义书籍活动、开展爱国主义实践等活动,将课堂搬到合肥市渡江战役馆,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和巩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德育教育和其他事情一样,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在踏踏实实和平平凡凡的做事中才能收获成功。”马冰清说,在这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她深深地意识到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今后自己将不断开拓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而努力。
镜头三
一节别出心裁的思品课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一直是学校开展育人工作的主阵地。所以站上讲台八年来,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五(2)班《道德与法治》课程老师严运煜总会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案,争取每节课都给学生一定的教育意义。
在2018年庐阳区举办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比赛中,严运煜展示了《大家的事情大家做》一课的教学,从教学题目的选定到最终教案教学课件的设计完成,她在电脑前琢磨了十几个夜晚。每一次的设计都反复推敲,每一个环节都力争清晰明了,目标明确。“一份教案再完美,学生能听得懂么?”多年的职业病让严运煜在课前总会这样问自己。后来,在指导老师吴晓静校长的指点下她把教案改了又改,有时干脆推翻,从头再来。最终,在一次次打磨中,从班级的常规到学校的日常,再到社会生活的回顾,梯度式的教学目标设计和贴近生活的课件终于成形。在开展教学时,案例教学、师生互动、分组讨论,轮番进行,层层递进,让学生明白了大家的事情应该大家一起做的道理。
后来,这节课被评为庐阳区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比特等奖。
“就是再熬几个夜,我也不怕,我就我不能给学生带去一节优质课。”事后,严运煜说。这些年,她时刻牢记自己肩上育人的重担,处处留心生活中学生的动态,然后在课堂上用发生在学生身边鲜活生动的事例展开教学,游戏的穿插、小组合作探究方式的融入,从《道德与法制》的之眼展望社会生活的丰富,为培养“守法则、益公德、有爱心”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镜头四
一次爱意满满的家访
夜访之初,访谁?访什么?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的郑永贵老师有着自己的考虑,一番筛选后,他敲响了两户学生的家门,一个是在班级里被公认为最文静,最心思缜密、最条理清晰的陈小英(化名)家,一个是在班里有着“问不停”的美誉、学习自觉性特别强、特别有爱心而且做事有条有理的任飞(化名)家。
敲开陈小英家时,迎接郑永贵的是一张朴实甚至有点皴红但笑意盈盈的中年妇女的脸庞。进门后,整个家庭环境布置给人的感觉很舒服,摆放妥当,看不出一丝因为有人来访才零时收拾的痕迹。
聊天中,郑永贵得知这套房子刚买下不久,夫妻俩一边打工一边抚养着两个孩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小学,生活压力不小。但每每聊起家人,陈妈妈眼里满是爱意,有对丈夫的体贴和一丝崇拜,有对孩子的骄傲和欣喜,眉宇间给人一种希望的力量。
“家访时,她一再解释说自己没读过几年书,不能辅导孩子,但整个谈话,这位从长丰农村进城的妈妈始终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思路很清晰,看来学历的高低和素质的高低不是等比例的。”郑永贵赞叹道。
在任飞家家访时,任飞房间里的一张矮床给郑永贵留下很深的印象。原来,那是任飞太奶奶的床铺。由于孩子爷爷奶奶岁数大了,不能照顾长辈,太奶奶就由孙子辈轮流照顾,考虑到她腿脚不好,上下床不方便,任妈妈就把新买的床腿锯短一截。
“我们说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但是对太奶奶这么细心的照顾,报道还是比较少的。这样的尽孝也许就是家风的传承,这一举动给孩子种下了善良种子。”郑永贵说。
平日里,在班上,这两个学生表现的都很出色,成绩优秀,团结同学,热情开朗。在家访过程中,郑永贵发现,家庭生活里,他俩同样表现的很棒,都十分独立,自己上学放学,自己收拾房间物品,生活问题都是自己解决。
“如果要问他们如此优秀,家长是有什么秘诀吗?其实什么都没有。走进他们的家庭,就不难理解‘无为而治’是啥意思了。”郑永贵说,家人的和睦和爱意会让孩子充满自信的力量,会让孩子爱自己也具备爱别人的能力,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结束语 一堂班队会,一场开学典礼、一节思品课,一次家访……四位老师身上体现出来的奉献、专业、爱心、耐心等精神无不让人动容。然而他们只是全体“逍遥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校坚持传统文化教育渗透,遇到重大节日,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同时,继续实施“养成教育 月成长计划”,一月一主题,一月养成一个好习惯,从阅读习惯、卫生养成,到文明礼仪,点滴处见教育。校内德育课程实施,校外德育活动实践,知行合一。该校拓宽校外教育平台,开展了校外研学、千名教师夜访万家等活动,为学生的成长营造更广阔的空间。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全体“逍遥人”的付出,他们为了培养好合格的现代公民,牺牲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精心打磨每一节课,匠心设计每一次活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教师节里,校长姚明伟特借本报平台向他们道一声:节日快乐,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