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考失利 高考得利 杨晨煜:创广西最高分纪录 48分以上高分作文有技巧
04版:学霸养成记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69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9月0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694期  下一期
模考失利 高考得利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9-09-02 10:49:52

本期“学霸”

张馨月
毕业学校:合肥168中学
目前就读:复旦大学

    张馨月,合肥168中学2019届毕业生,高考649分,省文科第61名,现为复旦大学学生。

□口述  张馨月
  整理  徐  徐

  付出回报成正比
   初入高一,也初尝独居异乡的滋味,课业的压力与思念家人的痛苦交织,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求学的不易。考试不理想、竞赛拿不到名次、琵琶没时间练习……我并不是一个举一就能反三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我始终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次又一次考试的失利渐渐磨圆了我在学习耐心上尖锐的棱角,竞赛学得吃力坚定了我高二读文的信心,而琵琶终于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得到了展示。
  珍惜老师同学 让学习轻装上阵
  高中班主任是数学老师,我高一数学一直都不好,但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能得到班主任发自内心的鼓励与表扬。高二、高三语文、数学进步很大,真的就是我对存疑部分一点一点询问和老师不厌其烦地解答出来的。记忆最深的是“二模”结束到”三模”那段时间,连续三次失利造成的情绪低落与快要临近的高考带来的压力让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班主任一次又一次地找我谈心一遍又一遍鼓励,我不敢说单纯的心灵鸡汤对我作用有多大,但我看到了每天陪伴我的人对我怀有很大希望,我不能辜负他。高考结束第一时间写了一封小短信给班主任,他也发信息来说为我高兴,也为我骄傲,顿时眼泪就掉下来,在我最难过、最彷徨的时候有人一直在背后支持着,或好或坏、或悲或喜,不曾后悔。
  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能安心地学习营造良好氛围。为人真诚、对事负责、于己问心无愧是高三学习的必备良药。不是说高三就要一头扎进学习里不出来,整天因为同学矛盾愁眉苦脸还要装作无所谓,会给学习带来巨大心理负担。
  提高效率 少做无用功
  高三时间有限,人的精力也有限,所以应把每一分钟都充分利用起来。从我的经验来看,市面上辅导书里的题目形形色色,水平参差不齐,想真正学得精与透不需要太多本资料,一两本就足够,关键是要有自己的输出。所谓输出就是每道题做完和思考后的反思,或多或少,题目边随手的几句不仅是自己思考能力的体现,更是日后高考前复习的利器。光有反思还不够,还要学会归纳题型并总结语言与思考过程,最后再贴上标签以便自己进行周期性的复习。我承认这样做很麻烦也很枯燥,但学习就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人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要经历这一过程,只有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地一步一步来,才会出现高考中人们所说的“黑马”。
  在背书方面,死记硬背早已不符合新高考的要求,理解性记忆与适当个性化表述则更能体现一个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我高三后期对着考纲复述知识点,几乎不用带书,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输出。文科的同学要注意多总结答题的语言,平时做题时注意积累,将答案中的要点灵活地转变为自己的东西。
  调整心态 正确对待考试
  高三考试很多,一两场失利真的不算什么,与其怨天尤人或怀疑自己,不如早点振作起来奋斗。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说,“二模”的失落并没有阻挠我前进的脚步,老师、家长的鼓励让我心态迅速调整,“三模”和高考都比较理想。我想请大家记住,高考前每个人学的程度都差不多,大考心态最重要,因此,高三一定不能对分数过度重视,当然,也不能对其漠不关心,考得好,当作激励;发挥失常,当作教训,要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补齐自己的短板与漏洞,并能逐步培养起自己的考试手感与状态,只有经过多次的磨合,真正的战役来临时才不会怯场退缩。
  高中三年,父母会为此付出很多。我想,一个好的状态,一个对得起自己的成绩,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感谢。在学习方面,尽量不要让父母操心,周末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父母分担些家务是你应该做的。
  此时不搏何时搏?努力不一定会有回报,但不努力永远不会有回报。在最美好的年纪,不能辜负自己的青春,用努力回馈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用汗水打造一个极限青春,用拼搏践行自己无悔的誓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